普济方 - 第 3166 页/共 3614 页
神仙接骨膏
黄丹(飞过)密陀僧自然铜(各四两)辰砂血竭乳香没药(各一两)黄蜡白矾(飞过)腊月猪脂(各十三两)上用新锅子。先下脂熔滤去筋膜。次下蜡成油。放锅于冷处。次下密陀僧、黄丹、自然铜末。更慢火煎。滴水中不散为度。便出锅于冷处。下诸药。
柳木篦子搅匀。入瓷器中。不住手搅至凝。丸如弹子大。候极冷。收通油新瓷器内。永不败坏。若一切折伤。不问内外轻重。虽已无气。但心头尚暖者。分一弹作十五丸。热葱酒吞下。
如已绝不能吞。即以热葱酒磨灌。但下喉即自省人识痛。病患痛亦定。仍取十丸入少油火炙软。摊在帛上。贴痛伤处。如伤损处大。用二丸以上。此药不粘肉。即以寻常胶粘膏药。
神验膏治打扑伤损。筋骨难动。不问手足腰背并治之。
糯米粉(一合)飞过面(一合)马屁勃(一碗)上三件拌和。于生布上筛下。用生姜自然汁半碗调。却入后药。
牛皮胶(三两半)酸米醋(一碗)上先用醋熬牛皮胶化。便入前所调三味药。不住手搅成膏子。以瓷器盛之。每遇损。以药膏摊于纸上。粘贴伤处。却用杉木片夹定。用浓衣服裹之。勿令冷。三两日一换。若只伤筋骨。粘贴如火。若筋损骨碎。粘贴而痛。如虫行为妙。
初折伤者只三次效。
应痛膏治大折伤疼痛。
白槟榔(二枚)白豆蔻(一枚)官桂(半两)柳枝(一分)木鳖子(二十枚)香白芷(三钱)当归(一两)丁香(三钱)天南星(一个)白附子(一两)黑附子(大者一个)黄蜡(时足用)上味都为末。一两蜡用药末一两。同于铛内煎。直候紫花上来。药方热后。
用井泉水一盏。将铛内药倾入水盆内。然后以手扯拔其药。直须熟软。并不得分毫结硬。捻为饼子。裹在伤处。三日后却将药重于火上炙团一处。依旧捻饼子。裹旧伤损处。
卷三百十五 膏药门
金疮方
金疮膏
川当归(五钱)杜当归(二两)白芍药赤芍药(各一两)香白芷(一两半)紫金皮(一两半)黄蜡(一两)乳香(另研)没药(另研各半两)白胶香(二斤)真桐油(半斤)上锉细。入油煎熬。用文武火下二芍药煎。次下二当归。再次下乳香。三下白胶香。香白芷。
四次下紫金皮黄蜡。五次下没药。如法煎成膏。用布滤去滓。倾入水盆中净处煎。忌鸡犬妇人见。
金疮膏
(一名败毒膏)
治贴诸般疼。刀砍斧伤。皆可入贴之。
桐油(二斤)紫金皮白芷(各半斤)赤芍药(四两)白芍药(四两)独活(一斤)上药先下净锅内。文武火熬。看白芷嫩黄色。下当归三两。白芷老黄色下黄松香八两。次下黄蜡四两。次下乳香三两。次下没药二两。次下血竭二两。文武进退火熬。棒桃珠似珀色。入水中不散。拈方好。用麻布滤去余药。扯拔黄色为度。用水养之。
治镰斧所伤。经年不可。
用皂荚一锭。水浸打碎。春三、夏三、秋十、冬十。用文武火熬膏。
又方
取甘遂三四月采一担。用大锅熬一桶半。用瓷器盛。旋摊用之。
卷三百十五 膏药门
内外诸疾方
万应膏治一切恶疮。及刀斧所伤。蛇咬狗咬。虫伤。心痛牙痛。眼腹痛。香港脚骨
节疼痛。大人小儿痹癖。悉皆贴之。心痛丸梧桐子大。温醋汤送下三十丸。肚腹痛温酒
送下三十丸。
当归芍药白蔹白芨白芷木鳖子杏仁轻粉乳香黄(各一两)巴豆(六钱去皮)雄黄(研一两)白矾(少许)没药(一两研)黄丹(二斤)血余(三两净)好油(三斤)蓖麻子(三百五十个)上先将乳香、没药、黄丹、雄黄、白矾、另研极细外。
将余药锉碎。同槐柳条各二两。锉碎。蓖麻三百五十个。去皮研碎。先入油内浸三日。于铁锅内熬。用槐柳条各二根。二尺长。不住手搅。微黑色。滴水中不散捞去粗滓。再用绵滤净。
再入锅内熬滚。先下黄丹。次下血余。次下白矾雄黄。又下乳香没药。不住手搅。至烟尽。
微热。下轻粉搅匀。倾入水盆内。浸一宿。出尽火毒。于瓷器内盛之。
青膏治百种风。头眩鼻塞。清涕泪出。霍乱吐逆。伤寒咽喉痛。脊背头项强。
偏枯拘挛。或缓或急。心腹久寒。积聚疼痛。咳逆上气。往来寒热。鼠漏瘰。历节疼
肿。关节尽痛。男子七伤。胪胀腹满。羸瘦不能饮食。妇人生产余疾。诸病疥。恶疮
痈疽。肿阴蚀。黄胆。发背。马鞍牛领疮肿。
(一名卫侯青膏)当归栝蒌根干地黄甘草蜀椒(各六两)半夏桂心川芎细辛附子(各四两)黄芩桔梗天雄藜芦皂荚(各一两半)浓朴乌头莽草干姜人参黄连寄生石楠戎盐(各三两)黄野葛(二合)生竹茹(六升)巴豆续断杏仁(各一两)猪脂(三斗)苦酒(一斗六升)上咀。诸药以苦酒渍一宿。将猪脂微火上煎之。三上三下。
膏成。病在内以酒服如半枣。在外摩之。日三。丸作膏。当以破除日。无令丧孝污秽产妇下贱人鸡犬禽兽见之。
胜金膏专治男子妇人。筋寒骨痛。坠堕闪肭。打损血结聚。伤筋骨碎。中风入脑
。头痛湿痹。骨节酸痛。四肢邪气不仁。百节拘挛。不能屈伸。腰脚软弱。冷嗽气促。
咳逆牙疼。腹痛冷气。腰脊痛疼。寒湿香港脚。游风走气。膝腿脚酸疼。并皆治之。
艾(四两)当归须白芷牛膝黄木鳖子皂荚刺蓖麻防风桑白皮白僵蚕川续断延胡索官桂(去皮)黄连降真独活赤芍药川芎细辛南星巴豆(去壳三十枚)桔梗蓬莪术牡丹皮白藓皮狗脊天麻蔓荆子接骨木蛇床木香威灵仙白芨白蔹杜仲骨碎补羌活萆破故纸漏芦海桐皮五加皮薏苡仁荆芥(各五钱)槐柳条(向南者)桃枝(向东北枝)以上各味并锉碎。用香油浸。
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然后用慢火将前药于铫内温火热。不可用火骤。如此三日三夜。
次用文武火煎沸。掇上用柳槐枝搅。看白芷黄色为度。
黄蜡(四两)松香(五斤)芸香(二斤半)姜汁连根葱汁陈米醋(各一大盏)香油(三斤四时用)以上先用松香、芸香。于锅内熬化。滤去滓后。将葱姜汁、并陈米醋各一盏。并五十味药油。四时用。春、秋、冬、用多。夏用少。自宜斟酌。
降真香五灵脂自然铜(醋净七次白色为度)无名异雄黄(明净五钱)乳香(一两)没药黄丹(火飞)全蝎血竭琥珀麝香(三钱半)露蜂房(烧灰)虎骨(醋炙黄)穿山甲(火焦黄五斤)败龟板(醋炙黄五钱)上十六味。碾细末。同前药在锅内慢火化。
不住手搅。待松、芸香匀后。下各味末药。除麝香黄丹。又下乳香、没药。急搅匀。滴水中试老嫩。然后倾入水中。手扯百余遍。盛在瓷器内。出火气。三日方用。
阴膏
草乌头槐枝浓朴当归牙皂白芨龙骨黄芩木鳖子仁没药(另研)黄柏鳖甲(九肋)乌鱼骨白蔹黄连苦参白芷柳枝川芎乳香生地黄大黄玄参(各二两)清油(一斤冬月四斤)黄丹(十四两)上各锉如豆大。于银石器内。将诸药于油内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将诸药于锅内用文武火。三上三下熬至紫色。用绵滤去滓。候少时。再上火。油起下丹。用柳枝搅至黑色。点于水中。不散成珠为度。熬时须要慢火。无令过火。如过火硬时。再入少清油。不住手搅。不粘手已成。忌产妇、孝子、鸡犬、生人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