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3325 页/共 3614 页

治赤带下。   用禹余粮一两。(味甘寒)用醋淬过。研为末。石姜半两。(味甘温)研为末。   上二分。各随症。令和。用药。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下。   治月候湛浊。赤白带下。多年不瘥者。   用石燕子净洗。刷去泥土。杵罗为末。以磁石吸去杵头铁。用时以坚磁钵内以硬乳槌研细服   卷三百三十一 妇人诸疾门   赤白浊   (附论)夫妇人小便白浊、白淫者。皆由心肾不交养。水火不升降。或由劳伤于肾。肾气虚冷故也。   或相每贴加茯苓一钱重。益智二十八枚。去壳。碾。盐煎服。   方   二豆散   (出危氏方)   治耳鸣心内躁。腰脚疼重。腹内虚鸣。脐下冷痛。频下白水如泔湛浊症白豆蔻肉豆蔻丁香巴戟丁皮白茯苓苍术桂心黑附(火煨各一两)白术人苏叶   鹿茸散   治妇人久积虚冷。小便白浊。滑数不禁。   胜金丸   (出危氏方)   治浑身壮热。头疼。脐下痛。下淡红水。   当归(去尾)白芍药鹿茸(燎去毛酒炙)鳖甲川芎白术大艾(炒)侧柏叶赤石脂心盐酒下。   姜黄散   (出大全良方)   治血脏久冷。腹胀疼痛。小便浓白如泔。   片子姜黄(二两)大附子(炮一两)赤芍药柳桂红蓝子三棱(各半两)牡丹皮芫花如腹痛。   内金鹿茸丸   (出医方集成)   治妇人劳伤血脉。胞络受寒。小便白浊。昼夜无度。脐腹疼痛。   黄鸡内金牡蛎鹿茸远志肉苁蓉五味子龙骨桑螵蛸附子(各等分)以猪脂入白矾一块。安在锅铫中。熟。以白放尿清泡吃。   治妇人久积虚冷。小便白浊。滑数不禁。   用鹿茸屑炒黄为细末。空心温酒调服二钱。   又方   用鸡炙为末。空心温酒调下二钱。   治妇人白浊。   (出永类钤方)用百草霜一钱入椒末炒盐少许。猪肝一片。三指大。批开。入上药。纸裹。慢火煨熟。   细嚼   卷三百三十二 妇人诸疾门   总论   夫济世之道。莫先于医。论医之难。济阴犹急。何则。妇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疗。   或经新陈干忤。随经致浊。淋露凝滞。为症为瘕。流溢秽恶。痛害伤痼。以致所患不一而止。犯时微若秋毫。感病重于山岳是也。故女子十四而天癸至。天谓天真之气降。癸为壬癸水名。   故云天癸。而冲任脉主之。冲任者血之海也。月水者经络之余也。盖妇人以血为本。心主血。肝行血。荣卫四体如环无端。灌注百脉。余者为月候。以时而行。若水溢自流。不自知觉。故纤不作。而气体充盛而有子矣。其有来多不断。或过期不来。或未期而先来。参错不一而病生。当其来时。则一二日之前腰腹满痛。或头疼作热。百节挛急。甚于重患。过此则发为虚热自汗。加以五心内热。遂为虚劳。血少水涸。燥气乘肺。则为咳嗽。宿寒留滞。血与气搏。则为腹痛。败血结块。时发寒热。则为症瘕。或风寒湿滞经。血化为水。流溢四肢。谓之血分。脾不能制。血与水并。浮胀肌肉。为之虚肿。或冲任气血。内欲过度。风邪冷热之气。入于胞门。秽液与血兼下。冷则多白。热则多赤。冷热不调。赤白相半。成为赤白带下。若冲任劳损。经海动伤。脾虚胃热。不能约制其血。倏然暴下。故谓崩中漏下。所下五色。各应五脏。五脏俱虚。五色并下。以致眩晕烦闷呕恶怔忡。迷乱多忘。发狂妄语。小便不禁。是皆血之为病也。复有生于娇贵之家。爱憎在念。而气逆于中。故气有一息不行。   血有一息不运。则胸腹胀痛。眩晕呕哕。倦乏不自胜持。饮食不为肌肤。致成重患。治疗之际。调气为上。调经次之。斯可为定法。   血气和平。阴阳调顺。则精血聚而胞胎成。胞胎已成。而心肾二脉其动也应手而疾。盖心之所主者血。肾之所主者精。精血交并而成胎。精胜则为男。血胜则为女。此亦自然之理也。   血气不调。阴阳愆伏。过于阳则经脉前期而至。过于阴则经脉后期而至。盖血得热则宣流。得寒则凝涩。阴气乘阳。内寒血涩。故其来乍少。阳气胜阴。血热流散。故其来乍多。   过不及皆致病也。   经脉不行。其候有二。一则血气盛实。经脉遏闭。其脉滑实。见之当通经宣利。一则风冷内诸病夫妇人乃众阴所集。常与温居。贵乎血盛气衰。血盛气衰是谓从。从则百疾不生。血衰气盛疗。   夫人将摄顺理。则血气调和。风寒暑湿不能为害。若劳伤血气。则风寒乘虚而干之。或作之涩。   疾。   为十二内经曰。百病皆生于气。经有所谓七气。有所谓九气。喜怒忧惧悲恐惊者七气也。七情之外人身月事搦。   多矣妇人室女有生平无病。一旦忽感手足搐搦之症。痰涎壅塞。精神昏愦。不省人事。往往医者愆期而生风。女子血气实。七情所感而生热。邪乘四肢是以卒然手足搐搦。状类痫症也。治疗之法。   通具阳行乍以然闭上归能血气络为脐而或变但赤白之说者无定也。   又曰头目昏眩。口苦舌干。咽嗌不利。小便赤色。大小便秘涩滞。脉实而数者。皆热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