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3326 页/共 3614 页
其甚也。如火炼金。热极则反化为水。六月热极则物反出液而湿润。林木流津。故肝热极出泣。心热甚则出汗。脾热甚则出涎。肺热甚则出涕。肾热甚则出唾。大凡物类以煎热汤寡妇之病。自古未有言者。惟仓公传于诸症略为论及。言寡者。孟子所谓无夫曰寡是也。
如醇热病女妇人血海挟受风邪。不换金正气散加川芎官桂主之。以至眩晕、烦闷呕恶怔忡、迷乱。
多至则争绝乃属太阴经也。治胎产之病从厥阴。无犯胃气。及上二焦。谓之三禁。不可汗。不可下。
不可燥。
用当
卷三百三十二 妇人诸疾门
月水不调
(附论)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二脉也。
经则之根心肺背胁手足之间。则遇经行时其症亦然。若怒极则伤肝。而有眩晕胁痛呕血瘰痈疡之病。
加而不愈。变症百出。不可言者。所谓犯时微若秋毫。感病重如山岳。可不畏哉。
夫饮食五味。养筋髓骨肉肌肤毛发。男子为阳。阳中必有阴。阴中之数八。故一八而阳精溢之灵足耳是以胎何疾。阴道牵痛年思男合男子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观其精血思过半矣。
大率治病先调其所主。男子调其气。女子调其血。气血人之神也。不可不谨调护。然妇人以期谓风邪寒热。腹胀作痛。艰于子息。子脏冷热久而劳损。必挟带下。便多淋沥。忽致崩漏。经云腹中如通而故其少。
夫妇人月水不调。由劳伤气血。致体虚风冷之气乘也。若风冷之气客于胞内。伤于冲任之脉心之则月若寒故时气经所谓天暑地热。经水沸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若能知其阴阳。调其气血。使不相胜。以平为福。圣济总录云。月水不调者。经脉或多或少。或清或浊。或先期而来。或后期而至是也。盖由失于调养。而冲任虚损。天癸之气。乖于常度。故内经曰。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言其有常度也。危氏得效云。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竭。行早性机巧。行迟鲁钝。通行则阴阳和合。始能生子。年十四岁当行。二十岁不行。命如风烛。朝不保暮。有病发则死。间有不死。百中无一。亦令一生多病。未尝一日安裕。然有四季行亦可。又有一年一次者。亦不甚佳。或一生不循正道而行者。晚年有疾病则难治。应验云。夫女子十四则月水行。男子十六则阳精溢。此皆合乎阴阳之数。各及其时。故男子之精气宜盛。女子之月水宜调。调经之道。贵乎耗其气以行其血。血盛气变是谓之从。从则百病不生。孕育无损矣。且妇人之病。四时所感。六淫七情所伤。悉与男子治法一致。惟胎前产后。七症八瘕。崩漏带下之症为异。故所着方。究其所因。多由月水不调。变生诸症。大概妇人之病。以经脉如期为安。或有愆期。当审其冷热虚实而调之。先期而行者。血热之故也。法当清之。过期而行者。血寒故也。法当温之。然又不可不察其有无外邪。为之寒与热。而后投药也。夫血者阴物也。象月盈亏。应时而至。故谓之月水。女子冲任气血。经络不和。其血应至而未至。未应至而先至。或断或续。或多或少。血色有异。是月水不调之症也。
方
子散
(出圣济总录)
治妇人血气不调。经脉不定。腹胁多胀。或五六月一来。三二月一来。虽来色如煮
小豆汁。其血复少者。
子(一两一分)瞿麦穗槟榔(锉)牡丹皮当归(切炮)甘草(炙锉)射干木香甲(去裙芩(去黑心效为度
干地黄丸
(出圣济总录)
治妇人月水不调。或一月再来。或隔月不来。或多少淋沥不断。腰腹刺疼。痛不可
忍。四体虚弱。不能饮食。心腹坚痛。不欲行动。体重嗜卧。好食酸物。
熟干地黄(一两半)蒲黄牛膝(酒浸切焙)赤芍药干姜(炮)黄芩(去黑心)牡丹皮(去皮尖双翅足糯米同二十丸
安息活血丹
(出和济方)
治冲任不足。下焦久寒。脐腹痛。月事不匀。或来多不断。或过期不来。或崩中
下血。或带下不止。面色萎黄。肌肉瘦瘁。肢体沉重。胸胁胀满。气力衰乏。饮食减
少。一切血气虚寒并用服之。
吴茱萸(汤浸七遍焙干微炒)柏子仁(炒)木香(各二十两)安息香(捣碎入好酒研取去渣归杜炒黄)黄(去芦)牡丹皮(各二斤半)肉苁蓉(酒浸焙)浓朴(去粗皮姜汁炙令热各五斤)上为细末。以前安息香膏入白面同煮作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温酒下。醋汤亦得。
禹余粮丸
(一名紫石英丸出医方大成)
论曰经者常候。谓候其一身之阴阳愆伏。知其安危。故其来必以月。太过不及皆为
不调。过于阳则前期而来。过于阴则后期而至。其有乍多乍少。断绝不行。崩漏不止。
亦由阴阳盛衰。寒热为邪。详说于下。若经候乍多乍少。或前或后。脐腹时痛。面色不
泽。久不治之。渐至虚损俱令人断产。变生他病。若治妇人诸病。补暖下元。然当知诸
病皆因经候不调。阴阳相胜所致。若阴气乘阳。则胞寒气冷。血不通行。经所谓天寒地
冻。水凝成冰。故令乍少。而在月后。经候若阳乘阴则血流散溢。经所谓天暑地热。经
水沸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须知其阴阳。调其血气。则百病不生矣。
桂(去皮)龙骨川乌头(炮)禹余粮(烧醋淬)人参紫石英桑寄生杜仲(去皮炒)两)牡蛎(烧)米饮下二十
牡丹丸
(出圣惠方)
治妇人月水不调。或一月再来。或隔月不来。又或多或少。淋沥不断。或青、或
黄、或黑、或清水。腰腹刺痛。四肢虚弱。心腹坚痛。举体沉重。时或懒倦。欲饮而不
欲食。渐加羸瘦。
牡丹皮生干地黄(各一两)当归(三分锉微炒)蒲黄(一两)牛膝(三分去苗)琥珀(一椒(一两去目虫(三七枚为末。炼
牡丹皮汤
(出保庆集方)
治妇人经水不调。腰背疼痛。食物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