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志 - 第 461 页/共 477 页
孙于王字羽辰,前明邑庠生。能文善诗歌,书法出入钟、王,远迩重之。绝意进取,襟情空旷,酷嗜奇出水,留连时事,托诗见志,其风号雨溢海啸山奔之致,磊落动人。著有《萍庵集》。吴肃公推服焉。同上
唐益字朕虞。博通古籍,学使李来泰亟称之。中顺治丁酉庚子康熙癸卯三科副榜,以体羸不耐场屋,终老明经。生平尤喜为有韵言,著《自怡集》行世。从兄允甲题词云:“博赡四库,铸三唐。光散朝霞,巧分天锦。”拟古为俦,于今罕俪矣。同时廪生陈武扬亦以文学称。《宛雅》《乾隆志》
梅清字渊公。英伟豁达,以博雅负盛名。顺治甲午举于乡,遨游燕齐吴越间,名公巨卿无不推毂。新城王士云:“渊公以诗名江左,画山水入妙品,松入神品,更数十年断纨零素,定不灭苏、黄也。”又著《瞿山诗略》、《稼园草》、《天延阁前后集》行世。子钟龄,郡廪生,嗜古能文,称其家风。从弟亦长于诗,咏物最工。《居易录》、《乾隆志》
高咏字阮怀,州守维岳孙。幼有神童之目,其学无所不窥,书、画、诗,世称三绝。与同里施侍读闰章高唱东南,执耳词坛者三十余年,海内翕然宗之为“宣城体”。康熙己未,以博学宏词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所撰史稿,皆详慎不苟,积劳成疾,请假归里,逾年卒。著有《萧江游草》、《遗山诗集》及《若岩堂全集》五十卷。《江南通志》、《乾隆志》
茆荐馨字楚畹。少英敏力学,为文不属草,顷刻千言立就。入北雍,长洲相国宋德宜为祭酒,奇其文以国士目之。康熙己未成进士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时命词臣纂修《五代史》及《易经讲义》,荐馨分辑不懈。俄而疾作,得请卒京邸。荐馨生平诚信廉洁,宦游十数载,所居帷幕不周,炊烟间绝,晏如也。赖阁部诸公经理丧归。著有《画溪草堂稿》。子振,乙酉举人。《江南通志》、《乾隆志》
孙卓字予立,给事襄次子。淹通经史,才藤澜发。康熙己未成进士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癸亥奉使册封安南,行至粤西全州,暴病卒,年三十六。卓内行醇备,奉母兄以至性,敦夙谊,崇气节。著有《社斋稿》。《江南通志》、《乾隆志》
沈泌字万邺。父寿殉国,详《忠节》。泌幼孤力学,博闻强记,才捷一时。尝名流宴集,阄韵分题,泌或后至先成。与人共疏古事,娓娓不倦,捡所出不讹一字。性落拓跌宕,文酒不事生产,每纵谈天下事,掀髯扼腕,旁若无人。康熙己未,当事将以博学宏词荐,会有忌其负才使气者沮之,遂以诸生终。所著诗文词赋甚多,殁后稿被窃去。同时有濮阳锦、梅直、马文开皆隐居著述,以博雅称。《宛雅》、《乾隆志》
梅庚字耦长,朗中子。三岁孤,家故贫,母刘抚以成立。姿禀颖异,好读书,尤长于诗,间绘山水,亦旷逸有致。客游京师,一时名公巨卿折节倒屣。辛酉领乡荐,累困公车。新城王士雅重之,及主礼闱,复被黜。士为诗自责,有“如何古战场,亦复失李华”之句。旋授泰顺令,以经术佐吏治,请罢海船岁修,民尤便之。尝作《修船谣》,人比之元春陵。未几引年。著有《漫与集》、《听山诗钞》。子成,见《孝友传》;琢成,邑庠生,诗文有名,纂修《云南通志》,人服其精核云。《乾隆志》
袁启旭字士旦。国学生,工诗而好游,自题其草曰“江湖一客”,诗苍秀雄丽抗衡。作者与同邑施闰章、梅庚负盛名。都下宋实颖序其《中江诗钞》云:“以秦风之悲壮而兼楚骚之哀怨,真东南第一才子也。前辈惟悔村先生可以方驾,近则其年得其丰腴,汉槎有其英概。”其推服如此。从弟又安,亦有诗名。《宛雅》、《乾隆志》
梅以俊字子彦。邑廪生,博通经史,工诗古文词。尝录遗江阴,以古学七艺擢冠十八府州,声藉藉吴越间。性旷达嗜饮,遗落世事,芥视青紫。晚数游金陵,与诸名士结吟社,时饮酒家,题诗壁上,好事者随所在录之去,传诵都邑。年五十四疾革,连沃数觥一笑而逝。著有《承露集》及《茗语》行世。子班成,生十月而孤,事孀母、嗣母并以孝闻。长补诸生,博综经史,为诗古文皆自出机杼刊落。凡近所著,有《石塘诗文遗集》。生平积学,植品严于课子。子理,成进士,官铨部。《乾隆志》
刘锡麟字天石,岁贡生。博洽工诗文,多识古文奇字。尝构铁舟亭书屋贮图史,其中讨论不倦。爱饮佳茗,坐花对月自适也。大小楷得钟王法,遒劲温润,艺林宝之。年八十余卒。方春,锡麟族人,邑廪生。家贫苦吟,著有《负疴吟》、《蓉坪诗草》。同上
徐纂益字烈裘,邑廪生。学务博览,诗古文有名于时。后不戒于火,士林惜之。族人肇伊,字程叔,亦名诸生。尝预修《江南通志》及《郡邑志》,所援据,同事服其精审。徵士梅文鼎论邑中博雅士,亟称二徐云。《宣城志》
刘朝瑞字季鹰,郡廪生。少刻意攻苦,父母没,尽鬻其资产以供殡葬,舌耕自给。于学无所不通,尤工举子业,操觚立就,如风水相遭,烟云变灭,非思虑所及,每试辄冠军。游其门者,皆一时之俊,饩诸生二十余年,赍志以殁。《乾隆志》
梅允开字仲伯,邑诸生。家贫,并日而炊,甫壮,悼亡不更娶。兀坐小楼,于经史百家靡不淹贯。诗赋清丽越俗,衣冠古朴,饮兴甚豪。知者延至家,进以酒索诗,允开左执杯,右拈笔,顷刻千言,人袖之去,亦了不自记忆也。晚年负米颠之癖,累怪石数百,终日抚玩不置。著作甚富,存者仅若干卷,藏于家。同上
梅文鼐字尔素,邑诸生,徵君文鼎弟也。才思赡逸,为文不加点窜,操笔立就,自然丰美。诗学韦、孟,冲夷古谈,不为时近语。尤邃于天文星数之学,与兄文鼎并为安溪李相国光地所重。著有《中西星经同异考》、《星图》、《慎庵笔算》等书。同上
刘文友字承哉,郡廪生。方正自持,言笑不苟,公卿争延致为子弟师。刻有《冰涯诗文集》行于世。子佩珩,宁海知县,见《孝行传》。同上
汤陟字郇书,邑廪生。能文工诗,善书法,尤精篆、隶。识者谓其突过郑谷口,邑老宿如姜实节、沈泌、梅庚、袁启旭,皆推许无异词。赍志以殁,人为惋惜。同上
沈廷谟字又皋,邑诸生,前进士琦孙也。性严谨,好读书,务求实际,不事浮饰。一时从游者皆循循有法度。著有《学统辨》、《淑艾集》、《愿贤录》数十卷,藏于家。同上
汤伟字骏公。幼奇敏,喜读古书。家贫力农,农不赡,仍出授徒。尝曰:“文何必法,诗何必律,吾以达吾意焉耳。”年四十始应试入邑庠,康熙庚午举于乡,一试礼部不第,遂遍眺名山大川。出口外,杂部落骑射为乐,凡十八载,始归。当是时,年已七十,授江宁教谕,笑曰:“老教书是吾本事。”进诸生多所开发,暇则锄草灌园,蔬自给。一富商与诸生讼,学使者不直诸生,伟坚持不从。学使怒曰:“教官如此强项!”伟曰:“惟教官当如此强项耳!”任满迁国子监典籍。以老告归,年九十三卒于家。著有《性解》、《仁说》及《易准注》、《离骚经贯》等书。从弟廷钟,字大宗,拔贡生,伟所著多取定焉。《宣城志》
王佐字儆亭,郡庠生。幼颖异,涉目成诵,为文不拘尺幅,落笔如飞。甫弱冠,学使者许公汝霖以古学试多士,首沈泌,佐次之,一时名藉甚,复以古学为学使张公廷枢首拔。张每按所部,辄称佐为江左才士无双。著《石汀集》几十卷,未刻。佐族祖兆,亦有文名。《乾隆志》
王可第字次云,邑廪生。学使杨中讷爱其文有秋水芙蓉之目;诗尤工雅,梅庚谓其有功名教,不徒侈风云月露之词而已。著《桐引楼集》行世。同上
张宿字纬一,邑庠生。有孝行。嗜古,娴著述,有《句溪诗集》藏于家。同上
施字质存,岁贡生,侍读闰章孙。愿谨有文誉,诗能承家学,著《剩圃集》。同上
程元愈字偕柳,本歙人,籍宣邑,廪生。性孝友,为文本六经,秀水朱彝尊、新城王士亟称之。所著有《俪体文钞》、《昭明诗选辑注》。子隆家,仍归歙,成进士卒。《江南通志》、《乾隆志》
梅兆颐字淑伊,郡庠生。性孝友,以诗古文词见称于时,书法图篆俱能入古。后保荐博学宏词。著有《春秋纪事始末》、《花溪诗文》等集。《乾隆志》
施念曾字得仍。性孝友,嗜学工诗赋篆隶。雍正己酉拔贡,授广东兴宁令。建学课士,文教克兴。巡抚杨永斌称其淹雅,保荐博学宏词,逾期不及试,回任调新会。以母老,改移浙江,历余姚、德清,升河南禹州,未任卒。著有《蘖斋诗文遗稿》,藏于家。同上
杨廷柱字础珍。研穷经史,为文根极理要,训后进多所成就。虽冱寒溽暑,讲论不辍,年八十余,终日无惰容。由邑廪生领雍正乙卯乡荐。淡于仕进,以国子典簿衔终。所作诗文为生徒传钞,散佚未梓。弟廷栋,官编修;廷楷、廷标先后登贤书;廷机,邑文学。同怀五人,才名并噪,时比诸窦氏五桂云。
李希稷字贻牟,县学生。少孤家贫,苦自刻励,积学为文,华瞻有度。乾隆丙辰,巡抚泰山赵公以博学宏词荐,抵京未与试而卒。手稿散佚,今所存者,惟《江南通志》馆《即事诗》百二十韵及《杭大宗词科掌录》载其《贞靖王先生颂》一篇。
吴侯号筠轩。乾隆乙丑进士,授永宁县令。为同官者,遂归里,萧条委巷,孑焉寡欢。发为诗歌,绵邈清婉,若不欲索解于人者,殆瓣香玉溪生云。今遗《小草偶存》二卷,余俱散失。
茆梦松字柱堂,恩贡生。官定远教谕,遂于经学所著《三传考异》、《读左附议》,能发前人所未发,诗文稿若干卷,藏于家。
袁谷芳字实堂。乾隆壬申乡荐,司训震泽。自少时好为古文,与四方名宿交游,讲求法度,笔力在介甫、老泉之间,著有《秋草文随》、《归廛诗稿》。
章孺觉字味漪,邑廪生。幼嗜读书,至老不倦。补诸生,随父斯盛司训铜山,学益进。时桂林陈相国为河帅,耳其名,延接有优礼,手书“学者堂”额赠之。尝以《九州疆域考》见赏于学使梁公,拔置第一。省试荐而弗售,以岁贡终。以上据《事实册》增
沈聚奎字星五,号西垣。乾隆辛酉拔贡生,庚辰恩科,魁南闱,榜发,咸惜知遇之晚。聚奎究心经术,凡有疑义,无不随手诠注,多所发明。制艺古文,亦本唐宋大家,名噪大江南北者数十年。开公泰视学江苏,延校试卷,辞勿就。乃以所属文邮令改定梓行。门下士如泾邑翟进士大成、朱孝廉梓,宣邑孙进士源潮,皆后先服政,有循良声。聚奎平日心契濂洛关闽之旨,虽布衣疏食,终年淡泊晏如焉。性至孝,早失怙恃,尝以不克奉善为恨。每逢忌日及春秋祭祀,辄尽诚备物,独力营葬祖墓,置祀田数百金,不少惜。四弟少亡,以次子庠生鸿继其后。五弟瑞无子,为捐囊买妾。次妹适张一克,少寡而贫,矢志抚孤,聚奎时周恤之。乾隆四十年,郡邑举乡饮大宾,行礼之日,观者数千人无闲言,而聚奎深自敛抑。其生平崇实黜浮,不要名誉如此。
梅馥字至,邑庠生。孤贫力学,幼年殚究诸史,有言及《资治通鉴纲目》者,辄诵娓娓,不讹一字。著《三传本议》二十四卷,又著《周礼集解》十二卷。潜心理蕴,通窥濂洛秘旨,著《易义别观》三卷,又《太极图说详解》二卷,《洪范皇极内篇本义》六卷。俱自写蝇头细楷,终日兀坐一室,虽炊烟不继,而日吟手披不辍。郡守宋公学纂修郡志,凡星野、田赋、祥异诸志,悉馥主稿。
梅理字元燮,号生谷。生而颖异,未弱冠食饩。学使姚公三辰极加奖赏。乾隆丙辰乡试领解南闱,壬戌会试荐元不售,由明通榜授桃源学教谕。莅任九年,主修《桃源县志》,又刻有《劝士录》。诸生有贫不能就傅者,招至署中,口为讲授。壬申成进士,授吏部考功司。丁丑会试充同考官,四月转交选司。卒于京邸。
汪昌国字瑞珍,号泊斋。乾隆壬戌进士,授河南新郑知县,继调密县。家贫力学,性至孝。父月亭,积学好善,母后氏,孝廉天之妹,庭训甚严。十龄六经皆成诵,为文出人意表。攻登贤书,主考邵公思蓼以大魁期之,荐于何公国宗使授弟子业。每日拟构今古文数十篇示门徒,他如馆阁课,拟诸作皆就昌国属稿,日必数题,题必数首,濡染淋漓,人无与角。
刘聘书字莘元,号渎西,岁贡生。扬州府兴化县训导。聪颖异常,家多藏书,纵观博识,无间寒暑。故为文精深典雅,在敬亭十子中尤推翘楚。凡名公卿驻节江上,官游宁郡,无不折节延誉。通政司雷公视学江苏,耳其名,延至幕府,委以甄别。生平著作极富,自经史传记以至诗古文词不下数十种。贫不能梓,散佚几尽,仅存《四书文献征》、《春秋明藻》二种。
南陵县
〔唐〕张乔有诗名,咸通中,与许棠、郑谷、张、李栖远诸人称十哲。少与许棠同受知薛尚书能。李建州频为京兆参军,主解试月中桂诗,乔擅场,棠久困场屋。频怜之,首荐棠。是年棠获隽而乔罢。乔性恬淡,值黄巢乱,隐九华山,久与杜荀鹤善,诗篇亦流亚也。今存二卷,载《全唐诗》内。《宋志》作一卷。《摭言》、《嘉靖志》、《乾隆志》按:《唐诗人爵里考》载,乔,池州人,《池州府志》亦载入。考《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以宣州之南陵隶池州。贞观元年州废,县还隶宣州。永泰元年,析宣州之秋浦、青阳,饶州之至德置池州。则乔之误称池州者,实以武德时之南陵隶池州,遂致展转传误耳。乔集中有《送许棠及第归》云:“青门许攀送,故里接云林。”《送友人归宣州》云:“失计复离愁,君归我独游。”《送友人归宜春》云:“故里南陵曲,秋期更送君。”《唐诗统签》以南陵为南陔之误,而定乔为池州人,可谓以不狂为狂。李洞《送乔下第归宣州》诗云:“无成来往过,折尽谢亭松。”则乔之为宣州南陵人无疑也。又《旧志》沿高《唐诗品汇》之误,载乔大顺进士。《全唐诗传》载,乔咸通进士。按《唐登科记》无乔姓名,《九华录》及《池州府志》亦称其未尝登第。尚书薛能以诗唁乔曰:“何事尽参差,惜哉吾子诗。”《摭言》备载之,则谓乔登第者误也。至《旧志·选举表》有列乔开元刘昱榜者,尤误之误也。
刘铸字禹鼎,其先蜀郡人,以父宦,家南陵,举至治辛酉进士。历安庆路推官,知南丰州,多惠政,能诗。《题高尚书画诗》:“忆昔东走吴越间,杖黎所过皆名山。扁舟无端忽西上,巫峡照眼青螺盘。五年尘埃卧环堵,慨想昔游良自许。偶然图画见峥嵘,似与故人成晤语。平生爱山仍爱画,画里看山天所借。此身与画两相忘,孰与庄周蝴蝶化。”格律极苍劲。卒祀乡贤。《乾隆志》
〔明〕刘永麟号象衡。少聪颖,诗赋多惊人语。万历乙卯举于乡,出范景文门,同考庆得人考职,授通判,以母耋不仕。平生气节自尚。卒年六十四。同上
许以忠字君信。性孝,尝啮臂疗父病。由儒士历任户部主事。肆志古学,以翰墨骈俪文为世所称,其名在屠赤水、王百谷诸人间。所选故事四六书,北方学者争相诵习。著有《爱目斋诗集》,何乔远序之以行。同上
秦邦修字道源,邑诸生。父湛敦尚诗书,振兴子弟。修稍长,即遣贽名师,遂雄视艺苑,宏词亮节,为时所推重。尤留心经世学,邑中利病,令每亲咨访焉。本邑粮税旧有二十四等,挪移隐漏,弊窦百出。修草疏使民人俞用美等诣阙奏之,丈量厘正,邑赋得均,厥绩尤伟。同上
王宏道字子能。由选贡授平凉司理,改任乐平。莅官清介,致仕归,民颂之曰:“归囊此处无他物,惟带昭山一点青。”家居布蔬不充,足不履城市。前后郡邑大夫知其贤,时造问焉。平生研精性学,尤长于诗,所著诗集藏于家。年九十四从容冠带而逝。同上〔国朝〕盛於斯字此公。少负异禀,诗古文词倚席立就。尝往来金陵、维扬,与诸名下士相结纳。风流豪侠,视世事无足介意者。归而目眚,家益贫,不自聊赖,傺愤郁,遂一寄于诗,诗成辄歌,歌已继以泣。所作辄为人持去,亦不复记忆也。初大梁周亮工未遇时,与友善。於斯曰:“子非长贫贱者,异日拥节江上,当过吾庐,谒吾母,题吾墓。”不十年,周果为江安粮道,亟问于斯,则死矣。设位哭之甚哀。自白门买石,手书,舟载至奎潭小桃源,以表其墓,赡恤其母,征遗稿,为立传云。同上
许允成字展也。幼颖异不群,为文雄肆灏瀚。领顺治戊子乡荐,授颖州学正,以艰归。服阕,补金坛教谕,金故才薮,允成至,尤加意振兴。寻卒于官。尝言孝莫先于友,亲心所注也。弟三人,友爱备至。著有《龙岩集》。同上
何一化字生伯。博学善文,走笔千言,尤工诗。侍读施闰章亟称之,谓清真闲远,得风人之体。以明经试都下,诸臣公盛相推引,寻策蹇归。时邑中名彦连衽接席,角艺论诗无虚日,四方士道陵邑者,无不过从结欢而去。著有《瑟斋诗集》行世。同上
童升秀字书升。少力学于书,无所不读,尤熟于史。钩元提要,丹黄纵横,至老不倦。每与人言古今治乱得失,创置兴废之故,数千年来了如指掌。所著有《国要览》、《拾史唾余》共若干卷,藏于家。同上
王震字雨辰。岁贡生,性高旷,视世一切蔑如也。笃学研,穷经史,善诗文书画,风韵洒然。文多佚,传者《雷斧剩书》、《小辋川辑诗》。艺林称之。同上
梁于涵字冲一。弱冠食饩有声,与人交肺腑洞然,以道义相勖。家贫力学淬砺,为古文词善诗,出入诸家,上溯汉魏宗法,尤在少陵。徙燕山或代为援例入成均,大司成奇其才,每得所作,辄遍示六馆生。以疾卒于京。生平著述殆尽,弟于治随在搜辑,仅有存者。同上
汪越字师退。笃志于学,穿穴经史,渔畋百氏,评选古今文,钩元提要,多前人所未发者。所著诗古文词,冲澹典博,后进咸师效之。乙酉举于乡,垂老惟资舌耕。郡邑当事折节加礼,而茹苦自甘,不妄干谒。父性严毅,曲得欢心。伯兄早世,抚遗孤备至。又捐资倡行社仓法于里中,请官给印簿,而自为勾稽其出入。著有《绿影草堂集》、《毛诗集略》、《读史记年表》诸书。同上
刘握字天乙。幼而盲,以耳受书辄不妄,著作甚夥,《算学三法》一书,指点直捷,大兴朱文正公抚皖,特序行之。据《事实册》增
陶敬信字涵一。性颖悟,学务实践,著述甚富,学使郑江以忠信端谨留心经学保荐,引见,所著《周礼正义》进呈御览,褒谕明晰平妥,赐段二匹,令在三礼馆纂修上行走,载入《学政全书》,为诸生鼓励。书成,议叙司铎怀远,卒于官。同上泾县
〔唐〕许棠字文化。咸通中有诗名,与张乔、郑谷等称十哲。《赋洞庭诗》有云:“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人以题扇,号为许洞庭。累举进士不第,薛能赠诗曰:“君似贫无计,因何事有成。”咸通二十年,高知举时,士多请托权贵。抵,帽于地 曰:“吾必以至公取之得谴分也。”乃取聂夷中及棠,时号得人。初调泾县尉,郑谷送之诗曰:“白头新作尉,县在故山中。”又尝为江宁丞。咸通末,马戴佐大同军,棠往谒之,一见如旧,相识留连数月,但诗酒而已,未尝问所欲。一旦大会宾客,命使者以棠家书授之,棠惊莫知其来,启缄,知戴已潜遣介恤其家,其见重如此。卒存诗一卷,唐、宋《艺文志》及马端临《文献通考》同《中兴馆阁书目》云,旧题《文化集》。《摭言》、《唐诗纪事》、《江南通志》按:唐《张乔集》中,有题《上元许棠所任王昌龄厅》诗,新修《泾志》以为上元丞、江宁丞,未知孰是。考《新唐书·地理志》,武德三年,以江宁、溧水二县置扬州,更江宁曰归化。八年更归化曰金陵。九年州废,更名金陵曰白下,颖颖,为属误。润州。贞观九年更白下曰江宁。至德二载,以润州之江宁置升州。上元二年废。光启三年复以上元、句容、溧水、溧阳四县置所谓上元者,即原隶润州之江宁。其更名在肃宗上元二年,然则江宁、上元在当时非有二县,其或称江宁或称上元者,亦犹泾邑之称,今名则为泾称,旧名则为南阳安吴耳,非有误也。
汪遵幼为吏,许棠应二十余举遵,犹在胥徒。善绝句诗,而深自晦密。一旦辞役就贡,会棠送客间,遇遵讯曰:“汪都何以至此?”遵曰就贡。棠怒曰:“小吏无礼!”而与棠同砚席,棠甚悔之。咸通七年成进士,后五年棠始及第。著有《咏吏诗》。《摭言》《乾隆志》
〔宋〕詹步字叔东。其先世友直、友端皆有诗名。直登政和进士,居泾竹村里。端领政和乡荐,徙宣城。步盖直裔也,少好学,善诗文,典雅风骚,惜多遗逸。晚以特奏得官。《乾隆志》
〔元〕凌希惠字季和,宋工部侍郎策十一世孙,号水西道人。寓宣城,与诸名士为吟社。《赋古镜》云:“汉皇蛇剑穿户飞,伯禹神鼎沦泗涯。鲸翻鳌转总陵谷,此鉴零落何足疑。云松楼云丹崖云窦相掩映,一枝北走如翔龙。白云输雨出深谷,苍松倚壁来清风。”时称许之。同时有倪水西,仕本路教授,亦工诗,与希惠齐名。《宛陵群英集》、《康熙志》、《乾隆志》
郭雷焕字有章。饶州路教授,能诗,尤工骈丽文,时号为郭四六。《送赵孟应召》诗云:“南邦诸老歌麟趾,北阙千宫看凤仪。”又有《题施氏芳远亭》诗传于时,他多散逸。《宛陵群英集》、《康熙志》、《乾隆志》、《嘉靖县志》按:《康熙志》载雷焕入南陵《文苑》误。
〔明〕郑桂芳字时举。洪武中,以荐为钱塘令,辞去。有诗数百首,号《乐清集》。徐大章谓其有太白胸次。《乾隆志》
郑澜字用常。永乐甲申会试,拟元以策识靖难事,置第二。选庶吉士,改礼科给事,进户科都给事,以忤旨归。工诗不假修饰,而风旨高亮。著有《玩易轩集》。同上
左镒字应衡。幼颖异,日记数千言。嘉靖辛卯壬辰魁两榜,授南户部主事,晋尚宝卿,管诰敕。藻思英发,响答如流,复同修《宋史》并校正五经四书性理诸书。会明堂大享,景云见,为赋以上世宗,人嘉赏。未几卒,仅年三十二。著有《风光轩友竹亭稿》,温陵阳佩训序曰:“拟古诸篇,晋魏典型,近体大历名家,未易轩轾,制词蔚乎一代文章矣。”其宜人唐氏刊行于世。《东井文集序》、《康熙志》
王廷字维桢。七岁能文,读书日以寸计。年十六举嘉靖辛卯乡试第五,明年成进士。是科未冠者蔡汝楠、桑惟乔与廷干三人,而状元林大钦亦弱冠未婚,并奉诏归娶,乡人荣之。授行人,历迁九江知府。乞休归,键户著述,凡邑中碑板记铭悉出其手。年六十二卒。有集十卷,吉水刘世亭叙曰:“本乎道以行乎文,闻之者可以开聋聩,用之者可以弼道理,真有裨益世教,追踪作者。”子文,字形中,复以万历壬辰成进士。官刑部主事,亦能诗。《岩居集序》、《乾隆志》
张应泰字大来。六岁善占对,日诵千余言。甫髫,中丞林润试合郡士,自经义外,《中秋赏月诗》、《禁中官不得干朝政疏》各一首。读应泰卷,惊曰异才,呼为小友。郡守陈俊礼延宿儒沈懋学、梅鼎祚及应泰修《郡志》。万历壬午举于乡,闻武林亡友许中丞耗,舟往哭。因遍历吴越,探诸名胜,有《游越篇》。壬辰成进士,授太和令,知泉州府,为司计所中,大名职治水。河工成,上赐金帛,量移河间丞,转户部员外,升吉安守。未莅任卒。仕宦二十年,清贫持甚。所著《艺葵园》、《白门草》、《史疑》、《孤竹遗抄》、《晚香亭稿》,前后遗书若干卷。侄一卿序曰:“声高鸿笔,奚烦后世子云,价重鸡林,讵少当时皇甫。”胡应麟序曰:“识固兼人,才尤独绝。洋汇,畜极而流,超然独往,追百代而上之。”其为世推重如此。《白门草序》、《艺葵草序》、《乾隆志》
张一卿字次公。七岁能文,淹贯经史。连中副榜,入南监祭酒。李维桢目为王元美、汪伯玉之流。居南郊,杜门著书,有《五经讲义》、《春秋三传节义》、《续史疑》、《四六绮合》、《古今表笺》。陈继儒见之曰:“我当北面师事。”年七十四无疾卒。《乾隆志》
胡世及字伯承。博览群书,明末复社诸人并争声气,世及淡于名利,键户著述。诗宗盛唐,书法颜平原,雅自贵重,非其人,百金不肯一书。由举人就国子监丞。鼎革后,栖身山阿,不谈时事。年八十无疾逝。著有《爨余岳观堂》、《清航居》诸诗稿。
〔国朝〕万应隆字道吉。少负俊才,故明崇祯间补诸生。与宣城沈寿民、贵池吴应箕等倡南社,与寿民交尤笃。张溥等倡复社于吴门,偕同邑诸才士往会于虎丘,激扬声气,为朝贵所忌。由选贡中崇祯己卯举人,嗣马、阮倾陷士类,或死或遁或以身殉国。应隆幸得免,鼎革后,尝一应会试。归筑玉屏园以居,故交多达官,屡劝之仕,弗应。茹蔬衣褐,又三十余年卒。为文顷刻立就,出入经史,贯串百家,而长言罕譬,要归于正。著有《三峰文集》。弟麟亦工诗,有《松虬集》。乾隆府、县志
赵崇礼字溪叔。天姿颖异,七岁即工书。县令曹谷使摹朱子“忠孝廉节”四大字,神气生动,毕肖原迹,时称神童。及长益工,入二王之室,善画兰,诗尤清雅。为人浑穆冲淡,不治生产,而笃厚亲党,遂致贫不自支。有致币求书者,反馈而仍应之无倦。《乾隆志》
叶令树原名耆,字伊氏。所著有《桓城诗稿》、《焦雨亭稿》、《梅雪园杂著》、《六六麟史编》、《亦偶然》等集。同上
左士望字稚姜。博雅工诗文,忠厚退让,好善不倦。鼎革后,不应试,惟事著述。郡邑长或延为子弟师。时修邑志,虽分校多人,而秉笔者实士望也。同上
翟士鳌字永维。岁贡生,书过目成诵,不屑为制举,义而试,辄冠军。其《辟释道二辨》,直追踪原道本论。所著有《凿余天集》。同上
翟赐履字非熊。邑诸生,散金收书,经史外,凡可经世者,无不博览详究。尤便弓马,娴伎击,自命有文武才,交游海内名流。遇有文无行者,即面斥绝。卒以助葬周急,家业尽废。所著《清阁诗选》,鲁之贞为序。同上
章芝字非灵。笃志好学,尤精易理。所著有《易学管窥》、《爻象演义》诸书,识鲜超卓。子台,雍正甲辰进士。同上
叶沃若字千里。少英敏,博通经史,为文力惩艰险,一轨于正。与族侄居仁,并擅文名。以举人分校壬子楚闱,所拔万年茂等,皆知名士。晚精推步之学,自制量天尺,以测星辰躔次,靡不合。乾隆辛未会试,中式榜发,已卒于京邸,人皆惜之。所评经史及所著《壶中啸》诗文诸稿,藏于家。同上
郑相如字汉林。生而颖异,八岁即通诸经,后益博贯经史,融彻性道。好著书,工诗古文,中康熙庚子副榜。会诏举博学鸿词,江省督抚以名荐,数奇不遇。尝独力成本县志四十五卷,所著有《四子图书学贯》、《四灵通考》、《泾川文载》诗古文集数百卷。
胡承福字备五。力学不辍,时方竞习帖括,顾独讲求经史,己乃沉潜理窟,周览百家。尝纂辑《四书审问录》二十四卷,又成《四书撮“四书撮”下漏“要”字。据《乾隆府志》。》二卷,中载朱、陆异同辩,发明儒释宗旨,尤为精辟,其诗古文亦过人。中雍正癸卯副榜,垂二十年,始以《毛诗》魁乡荐。
陈桂龄字枝一。家贫力学,设教水西书院,四方从游甚众。所著《四书述陆辑言》一书,虽云述陆多出己见,其精粹实不在平湖下。官建德县教谕,勤于督课,仿胡安定遗法行之。
赵昌国字黼平。幼颖慧,甫冠补弟子员,试辄高等。乾隆辛酉举于乡,会试三荐未售,人咸惜之。著有《云圃文稿》、《放山居文集》、《蕉叶轩诗集》,李尚书绂叙之,目以大家。
陈麟书字皆庵。乾隆庚午经魁,司铎泰兴。方正谨严,言笑不苟,借书必手钞,至老不辍。所著有《四书困知录》三十卷。
赵良震字修远。乾隆庚午举人。少好学。父御史青黎,宦游未归,震率其弟霖、霈、、、及子瑾,读书南郊石佛寺。杜门不出,慎交游,寡言笑,或群居剧谈,闻履声辄畏而避之。所著有《耕氓集》。霖,丁卯举人,学行亚于兄,而温厚过之。著有《竹岩诗草》。,有声庠序,尤善古今体诗,能书工画,著有《台岩诗草》。
胡承谱字韵仲。少颖悟,读书目数行下。弱冠举于乡,授庐江训导,上元教谕,俱有声。婴痿疾,遂乞休归。以著书自娱,有《春秋五测》、《只尘谈》、《元峰诗钞》四卷行世。
翟大程字云九。乾隆庚辰进士,由中书改广东知县。虽膺民社,手不释卷,有《罗浮记游诗》一卷。早年恬退,键户著书,有《抱瓮斋诗文集》、《桃花潭文征》行世。
胡元辉字乾九。性高迈,天禀绝人。自经史外,诸子百家无所不窥,诗古文词空所依傍。所辑《子贯》一书,自老聃、张周以迄《卫公兵法》、《谭子化书》,无不钩玄挈要。其所自著有《石门文集》、《石门诗集》、《石门词赋集》、《石门子艺》、《子贯附言》、《诗序贯》诸书。
胡先抱字损斋。乾隆癸卯举人,少颖异,强记绝人。十岁时父廷燮授以二十一史全书,盛衰典故,对客辄如成诵,一时称异。与兄先抡分习经史,抡十一岁以全通十三经入邑庠,学使者目为经义无双,独于史无所试,故知不知者半,而独以诗文得名,后专为根柢。学尤肆力于经,总诸家异同,析以己意。乡荐后,即绝意名场,有所作随手散去。子世琦掇述其诗稿之存者,为《万里集》。以上采新县志增按:《文苑》以著作为凭,非有刊本送局者,不录,此《郡志》例也。今《泾志》先成,新增文苑四十人,著作概未缄呈,无从觇其底蕴。谨就标目稍多者胪列如右,倘有挂漏,统归补遗。
宁国县
〔宋〕郑魏挺字景烈。父可与,从父吏部郎中升同师,延平徐诚叟因得闻杨时绪论挺早承家学。登嘉定甲戌进士,调分宜尉,江淮提举司幕,杜谢馈遗,未尝以贫窭为意。引疾归,台章交荐,除国子监书库官兼皇后宅教授,力辞不受。挺雅性旷达,娴于文藻,隐居九龙山西园者十五年,称西园老圃,人率慕之。年八十卒。著有《身粹言》二卷,《读书通说》五卷。子希声,亦举进士。《乾隆志》
〔明〕黄文魁字君仲。成化间太学生,任广西庆远府知事,有声,视河池州。惠爱洽民,性喜吟咏,皆自出新意,不经人道语。著有《槐轩诗集》。《乾隆志》
仙作舟字本初。中丞克谨仲子。八岁能属文,精钟繇小楷,尤工画墨竹。年三十卒。酷嗜李长吉诗。著有《淮南鸿烈解补注》、《大易内外爻象辩说》、《系词说解》、《英》等编。《乾隆志》
朱邦衡详《宦迹》。
〔国朝〕汪作霖字雨公。岁贡生,性嗜古,田庐萧然,著述咀嚼经史。晚年教授生徒,学益进。每周人急,尝于黄渡得遗金不取。没后著述散佚,惟存《尊经阁》、《游白云山》诗二首,《瞿硎记》、《宣石赋》二篇。《乾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