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428 页/共 3614 页

不可举。或神意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如锯声。多流睡涎。手   脚重肿冷痹。气脉不通。误认为瘫痪。亦非也。凡有此疾。但以是药。不过数服。其   疾如失。   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上为末。煮糊丸如梧子大。   晒干。   食后临睡。姜汤或热水。下五七丸至十丸。如疾猛气实。加丸数不妨。其效如神。   治头身无不痛。颠倒烦满欲死方。   取头垢如大豆大。服之。并囊贮大豆蒸熟。逐痛处熨之。作两囊更番为佳。若无豆。蒸鼠壤土熨亦可。   治诸处皮肤里面痛。   上用何首乌为末。生姜自然汁调成膏。敷痛处。以绢帛裹之。用火炙鞋底熨之。神效。   虎骨酒法   (出本草)   治肾经疼痛。不得屈伸。走注痛苦。不问浅深。   用虎胫骨新芍药二两。以无灰酒浸。春夏七日。秋冬二七日。浸后。须以银石器盛。于慢火上温养三日两日。即得服。一方有黄羚羊角一大两。   贴药芫花散   (出经验良方)   治臂腿间。忽一两点痛。着骨不可忍者。   芫花根一把上研为末。米醋调。随大小敷之。如痛不止。以纸花覆其上。用绵帛扎定。   此方曾治一妇人。产后而得此疾者。良验。   治臂痛。   (出经验良方)用桑枝细切一升。炒香。以水三升。煎取二升。日服数次安。   治手足烦疼。   (出肘后方)用地肤子草三两。水四升。煮二升半。分作三服。日一剂。一方取六七月者。阴干服。   舒筋散   (出直指方)   治风淫血刺。身体疼痛。四肢拘挛。   延胡索(炒)辣桂(去粗皮)当归(等分)上为末。每二钱。调酒下。延胡索。   活血除风理气。   葛根汤   (出千金方)   治四肢缓弱。身体疼痛不遂。妇人产后中柔风。及气满   方。   葛根芍药桂心干地黄干姜(各三两)麻黄甘草(各二两)生姜(六两)上八味。以清酒三升。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五合。日三。   三皮散   (出朱氏集验方)   治风毒湿气。流注脚膝。四肢挛拳。筋脉不伸。脚   足疼痛。步履艰难。用此药酒断根。不问三二十年者。皆有效。   海桐皮(去皮)五加皮(新采者)桑白皮川独活(各二两)生干地黄(六升半)制杜仲(各一两)黑附子(炮去皮斟酌多少)薏苡仁(生用二两)川牛膝(一两)上为粗末。用绵裹作一包。以无灰好酒一斗许。春浸七日。秋冬二七日。夏三五日。捞起药。空心温服一盏。一日三五次服。如服药酒时。却饮它酒。常令酒气相接。勿令大醉。重者不过两剂。服此药后旬日。两腿必发大疹。渐渐破出紫黑血。候干。贴磨风膏脂疮上。自然好也。日逐脚上如数百条蛇。自足而出。此其效验。如患足疾之人。脚后有条筋。直凑肾囊。疼痛拘挛。   用妙香散一贴。分作三二服。空心食前。温酒盐汤下。自然伸也。   拈痛散   (出御药院方)   治肢节疼痛。熨烙药。   羌活(去芦头)独活(去芦头)细辛(去苗)肉桂(去粗皮)防风(去芦)白术川乌(生去皮脐)良姜(锉)麻黄(不去节)天麻(去苗)吴茱萸(生用)葛根乳香(另研)川椒(去子并闭口者)全蝎(生用)当归(各一两去苗)川姜(生用半两)上为粗末。入乳香匀炒一两痛甚者加至一两半。同细盐一处。炒令极热。用绢袋内贮药。熨烙痛处。不拘早晚。频用为效。如药冷。即再炒一次。用毕。其炒药不用。   薏苡仁散治湿伤肾不养肝。肝自生风。遂成风湿。流注四肢筋骨。或入左肩   。肌肉疼痛。渐入左指中。   薏苡仁(一两)当归(酒浸)人参川乌(炮去皮脐)川芎白术(炒)羌活桂心防风(去芦)茵芋(炒)麻黄(去根节)干姜(炮)独活甘草(炙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临卧酒调下。日三服。   徐神翁神效地仙丹治筋节疼痛。打扑伤损。仙术汤送下。除寒湿。进饮食。神效   。   川乌(一个炮裂)草乌(五个炮制)白芥(去根半两)苍术(一两浸一宿炒)白芷(半两)自然铜(一字研)地龙没药(各半两研)乳香(半钱研)莴苣种黄瓜种稍瓜种木鳖子(各一钱)半两钱(二文)上为末散。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后温酒送下。   虎骨丸治经络凝涩。骨节疼痛。筋脉挛急。遇阴寒。愈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