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431 页/共 3614 页

(出本草)用捣苍耳敷之立效。春用心。冬用子。   治身体手足卒痛肿。   (出本草)以乌麻五升熬碎之。酒一升。浸一宿。随多少饮之。   卷一百五十四 身体门   腰痛   (附论)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二曰风痹。风寒着腰。是以腰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腰痛。四曰肾腰。坠堕伤腰。是以腰痛。五曰取寒。服地气所伤。是以腰痛。痛不止。引牵腰脊皆痛。   大抵腰痛之脉。皆沉弦而紧者寒。弦而浮者风。沉弦而濡者湿。又有坠堕闪肭。气血凝滞而痛者。脉多沉弦而实。   盖诸经皆贯于肾。而络于腰脊。肾气一虚。凡冲风受湿。伤冷蓄热。血沥气滞。水积堕伤。与夫失志作劳。种种腰痛。叠见而层出矣。冲风者。汗出乘风。风邪风毒之胚胎也。受湿者。践雨卧湿。重着肿滞之萌也。腰间如水为伤冷。发渴便闭为蓄热。血沥则转侧如锥之所刺。气滞则郁闷而不伸。积水沉重。则小肠不得宣通。坠损伤。则瘀血为之凝结。闪锉失志者肾之KT。举是数证。肾家之感受如此。腰安得而不为痛乎。内经曰。腰者肾之府。   转摇不能。卧将惫矣。审如是。则痛在少阴。必究其受病之源而处之为得。然宗筋聚于阴器。   肝者肾之同系也。五脏取气于谷。脾者肾之仓廪也。郁怒伤肝。则诸筋纵弛。忧思伤脾。则胃气不行。二者又能为腰痛之寇。   太阳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阳明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少阳腰痛。   如以针刺其皮。循循然不可俯仰。不可以顾。太阴腰痛。烦热。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羸瘦。少阴腰痛。痛引脊内廉。厥阴腰痛。腰中如张弩弦状。此举六经。以为外因治备。大抵太阴少阴多中寒。少阳厥阴多中风热。太阴阳明多燥湿。以数推之。当随脉别其病。如经中有解脉、散脉、同阴、会阴、阳维、衡络、直阳、飞阳肉里、尻交等腰痛。皆不出六经流注。但别行各有所主。不欲繁引。请寻内经刺腰痛论。以备明之。准此从外所因。汗下施治。   失志伤肾。郁怒伤肝。忧思伤脾。皆致腰痛者。以肝肾同系。脾胃表里。脾滞胃闭。最致腰痛。其证虚羸不足。面目黧黑。不能远行久立。失志所为也。腹急胁胀。目视。所祈不得。意淫于外。宗筋弛纵。及为白淫。郁怒所为也。肌肉削弱。痹而不仁。饮食不化。肠胃胀满。闭坠腰胁。忧思所为也。准此从内所因。调理施治。肾着腰冷如水。身重不渴。小便自利。食饮如故。腰以下冷重如带五千钱。因作劳汗出。身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痛者。   伛偻肿重。因致胁痛。因于坠堕。恶血流滞。及房劳疲力。耗竭精气。致腰疼痛。准此从不内外因。补泻施治。夫腰痛者。属乎肾也。多因劳后伤肾。脏气空虚风寒冷湿。得以袭之。   郁怒忧思。得以伤之。皆致腰痛。但坠堕闪肭。血气凝滞而痛者。未有药也。威灵仙丸主之。今人每患腰痛。不问虚实。多进牵牛之药。殊不知牵牛之为性。能伤肾气。服之未见其效。   肾气先有亏损矣。倘的是气滞腰痛。进三服即可。如服之不效。用橘核入盐炒浸酒。带温送下小七香丸最佳。自有奇功。万一肾虚腰痛。牵牛岂宜服也。谨之谨之。   一男子六十余。病腰尻脊胯背痛。数载不愈。昼静夜躁。大痛往来。屡求自尽。天且夕。   其痛作。必令人以手捶击。至五更鸡鸣则渐减。向曙则痛止。左右主病者。皆作鬼神阴谴白虎啮。朝祷暮祝。觋巫僧道禁师至。则其痛以减。又梦鬼神战斗相击。山川神庙无不致祭者。   淹延岁月。肉瘦皮枯。饮食减少。暴怒日增。惟候一死。有书生曰。既云鬼神虎啮阴谴之祸。如此祷祈。何无一应。闻陈郡有张戴人精于医。可以问其鬼神白虎与病乎。彼若术穷。可以委命。其家从之。戴人诊其两手脉。皆沉滞坚劲。力如张弦。谓之曰。病虽瘦难于食。然腰尻脊胯皆痛者。必大便坚燥。其左右曰。有五七日或八九日。见燥粪一两块。如弹丸结硬不可言。必令人剜取之。强下一两块。浑身燥痒。皮肤揭破。枯涩如麸片。戴人既得病之虚实。阴用大承气汤。以姜枣煎之。加牵牛头末三钱。不敢书是泻剂。盖病者闻暖则悦。闻寒则惧。说补则从。说泻则逆。此蔽非一日也。及煎成使稍热咽之。从少至多。累至三日。天且晚。脏腑下泄四五行。约半盆。以灯视之。皆燥粪碎块。及瘀血杂。腥秽不可近。须臾痛减九分。昏睡鼻息如常人。睡至明日。将夕觉饥而索粥食。温凉与之。又困睡一二日。其痛尽去。次令饮食调养。日服导饮丸、甘露散。滑利便溺之药。四十余日乃复旧。灵枢经谓。   利与污虽久。犹可拔而雪。结与虽久。犹可解而决。夫腰脊胯痛者。足太阳膀胱经也。胯痛足少阳胆经之所过也。难经曰。诸痛为实。内经曰诸痛痒疮疾皆属火。注曰。心寂则痛微。心燥则痛甚。人见觋巫僧道禁师至。则痛稍去者。心寂也。然去其末者。终不去其本也。   古称痛随利减。不利则痛何由去。病者既痊。乃寿八十岁。故凡燥证。皆三阳病也。   北人卫德新因之析津。冬月饮寒致冷病。腰常直不能屈伸。两足沉重。难于行步。涂中以床舁递程。问医皆云肾虚。凡苁蓉、巴戟、附子、鹿茸、皆用之。大便反秘。潮热上周。   将经岁矣。乃求拯于戴人曰。此疾十日可效。卫曰效则不虑迟。戴人曰。是太阳经血多。病则腰似折。如结。如裂。太阳所致。为屈伸不利。况腰者肾之府也。身中之大关节。今既强直而不利。宜咸以之。数服则柔和矣。难经曰。强力入房。则肾伤而髓枯。则鬲胃乃坏而不用。与此正同。今君之证。太阳为寒所逼。血随下滞。腰间当必有积血。非肾虚也。   节次用药。利数十行。约去血一二升。次以四面玲珑灶蒸之。汗出三五次而愈。初蒸时至五日。问曰腹中鸣否。德新曰未也。至六日觉鸣。七日而起。已能揖人。戴人曰。病有热者勿蒸。蒸则损人目也。今子病腰肾久衰。视听半失。此阴气乘阳而上。气短精神不足。且脉弦。   皆阳气衰弱。伏匿于阴中故尔。   癸岁六七月间。因雨阴寒。逾月不止。时人多病泄利。乃湿多成五泄故也。一日体重肢节疼痛。大便泄并下者三。而小便闭塞黝黑。内经云。在下者引而竭之。是先利小便也。   又云诸泻而小便不利。先分利。又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皆当利其小便。必用淡渗之剂以利之。下其法也。今客邪寒湿之胜。自外入里而甚暴。若以淡渗之剂以舒之。病虽即已。   是降之又降。复益其阴。而重竭其阳也。则阳气愈削。而精神愈短矣。阴重强而阳重衰也。   兹以升阳之药。是为宜尔。羌活、独活、升麻各一钱。防风、炙甘草各半两。同咀。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热服一服。乃愈。夫经云。寒湿之胜。助风以平之。又曰下者举之。   此得阳之升胜。故愈也。是因曲为直也。夫圣人之法。可以类推。举一则可以知百矣。   方   专治腰痛方。   香白芷红曲(各二钱半)上为末。空心温酒调服。   麻子方治风水腹大。脐腰重痛。不可转动。   用冬麻子半升碎。水研滤取汁。米二合。以麻子汁煮作稀粥。着葱椒姜豉。空心食之。   萆汤治腰痛。动转艰难。似有气注。   萆(一两半)当归(切焙一两)桔梗(炒一两半)牡丹皮(一两)黄连(去须一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十枚)附子(炮裂去皮脐二两)代赭石(一两半)桑白皮(锉炒一两半)贯众(一两)大腹皮(一两半)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覆盆子(去梗)黄芩(去黑心各一两)吴茱萸(先焙炒半两)草豆蔻(去皮一枚)桃仁(炒去皮尖双仁十枚)蛇床子(炒一两半)干姜(炮半两)木瓜(去皮子焙干一两)上锉如麻豆大。每五钱匕。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空心温服。   杜仲酒   (出圣惠方)   治肾脉逆小于寸口。膀胱虚寒。腰痛。胸中动。四时通   用之方。通治五种腰痛。   杜仲干姜(各四两一云干地黄)萆羌活天雄蜀椒桂心芎防风秦艽乌头细辛(各半两)五加皮石斛(各五两)栝蒌根地骨皮续断桔梗甘草(各一两)上咀。以酒四斗浸四宿。初服五合。加至七八合。日再。通治五种腰痛。   独活寄生汤   (出和剂方)   夫腰痛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不得   过治。善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脚挛重痹弱。或皮肉紫破有疮者。   宜服之。   秦艽(去土)茯苓(去皮)白芍药桂心(不见火)杜仲(裂炒断丝)桑寄生(录验用续断无寄生)细辛(去苗土洗)牛膝(酒浸去芦)防风(去芦各二两)甘草(半两)人参熟地黄当归(各二两)独活(三两)上为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煎七分。去滓。   空心服。气虚不利。或中脘不快者。除地黄加生姜。妇人新产腹痛。不得动转。及腰脚挛痛痹弱。   不得屈伸。此汤最除风消血。肘后方有附子一枚。无寄生、人参、甘草、当归。近人将治历节风。并香港脚流注。甚效。一方有生姜。煎服汤。取蒴叶火燎。浓安席上。及热眠上。冷复燎之。冬月取根。春取茎。燎火卧之佳。其余薄熨。不及蒴蒸为愈也。诸处风湿。亦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