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429 页/共 3614 页
南乳香(别研)没药(另研)赤芍药熟地黄虎胫骨(酥炙黄)当归(各一两)血竭(五钱)上为细末。木瓜一枚。切破去子。入乳香在内。以麻缕札定。勿令透气。好酒二升。
煮至酒尽。取木瓜去皮。研如泥。更入熟蜜少许。杵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病在上食后。在下食前。温酒下。
治骨节疼痛烦。不得屈伸。近之则痛短气。得汗出或欲肿者。
桂(四两)术(三两)甘草(二两)上用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汗出愈。
治卒得胸痛。瘥而复发者。
取薤根五升。捣绞汁。饮之立止。
加减当归饮子治肩忽痛。
防风当归柴胡生地黄大黄(各一两半)芍药人参黄芩(各一两)甘草(一两二钱)黄连(五钱)滑石(六两)上为散。白水煎服。无时。
活络汤治风湿臂痛。诸药不效者。此方专主之。
白术(薄切一两)当归(净洗薄切干称)羌活(净洗去芦切焙)独活(净洗)甘草(炙)川芎(各半两)上锉散。每服酒三大盏。水一盏半。姜五片。慢火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不拘时候。一方用苍术切炒。川白芷各二两。为末。每服二钱酒调。
趁痛丸治腰臂痛。
五灵脂赤芍药(各半两)川乌(一个)没药(四钱)麝香(一钱)上为末。
酒糊丸。
空心温酒送下。
叶氏方十味锉散治中风血弱。臂痛连筋及骨。举动艰难。此药以补心益血气。
养筋生力。
附子(三两炮去脐皮)当归(去土洗切)黄(炙)白芍药(各二两)川芎(不见火)防风(去芦)白术(各一两半)肉桂(去粗皮一两不见火)茯苓熟地黄(洗净用少酒熬干焙之各七钱半)上修制了再称。咀。每四钱。水一大盏。姜八片。枣三枚。擘开。煎七分。去滓。通口服。食后临睡。日三服。温覆浓衣。将养。去黄、熟地黄。用当归去芦。
洗净干焙。白芍药、川芎、白术、人参、附子、白茯苓、桂心、川独活、防风、甘草、细锉每三钱。姜八片。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食前服。除寒邪。益气血。名川独活汤。制地黄法。须洗净。以好酒浸。令干焙之。
五灵脂散治臂髀痛。
五灵脂荆芥穗防风羌活独活甘草节穿山甲骨碎补草乌(各五钱)麝(少许)上为末。用温酒调下。临睡服。如浑身损伤。加没药、木香。酒调。空心下。
芎活汤治水饮停蓄。注于脾脉。发为臂痛。皆因脾土有亏。平日多饮水浆。不
能传化所致。
川芎半夏(汤洗)白茯苓独活陈皮枳壳(去瓤炒各半两)白术甘草(各一分)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同煎。去滓。食后少停温服。
舒经汤
(一名五痹汤出澹寮方)
治臂痛不能举。有人常苦左臂痛。或以为饮
。或以为风为湿。诸药悉投。继以针艾。俱不效。得此方而愈。盖是气血凝滞。经络不
行所致。非风饮非湿。腰以下食前服。腰以上食后服。
片子姜黄(四两无则用嫩莪术代)甘草(一两炙)羌活(一两)海桐皮(去粗皮)当归赤芍药白术(各二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钟半。生姜三片。磨沉香水少许。同煎服之。陈氏经验方云。沈自闻尝苦此臂痛。或以为饮。或以为风湿。诸药悉投。继以针艾。俱不效。一日见陈君卿云。亦常患此。德清尉传一方云。可三服而愈。盖是血气流滞。经络不行所致。非风非饮。非湿非气。但其方只前四味。只能治腰以上疾。若腰以下则不及也。后见王伯举。因话及此。伯举云。吾有方。谓之五痹汤。又添后三味。腰以下疾。则食前服。
腰以上疾。食后服。一名白术姜汤。
独活汤治病患胸背相引而痛者。此为卫不和也。
独活(四两)葛根桂枝芍药防风甘草干姜(各二两)上为咀。以水一斗。
先煮葛根。减三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汗。若病止宜消散者。服汤则无汗而解。若咽痛而渴。加栝蒌二两。或咳或呕者。加半夏二两。恶热药者。去干姜。面赤龈痛者。加鸡苏二两。水增二升。
治皮肉痒痛。
用酒二升。水五升。茱萸子半升。煎取三升。去滓。微暖洗。立止。
治关节疼痛。
蒲黄(八两)附子(一两炮)上为末。服一钱匕。日三。稍增至方寸匕。
茯苓丸
(出仁存方)
若臂痛不能举手。或左或右。时复输移。由伏痰在中。
内脘气滞。脾气不流行。上与气搏。四肢属脾。气滞而不下。上行攻臂。其脉沉细者
。是后人谓此臂痛。乃痰证也。作痰治无效者。
白茯苓(一两)半夏(二两)枳实(一作枳壳)风化朴硝(各半两)上为末。
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食后服。累有人为痰所苦。夜间两臂常若有人抽KT。两手战掉。至于茶盏亦不能举。只以此药治之。皆随服随愈。世间所谓痰药。
未有如此之神妙也。
调气丸
(出指南方)牵牛末(一两)陈皮(半两)青皮(一分)上为细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姜汤下。
理气汤
(出指南方)半夏(五两)橘皮(四两)官桂(三两)人参(二两)甘草(一两)上为粗末。服五钱。水三盏。姜十片。煎一盏。去滓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