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682 页/共 3614 页

治久消渴。经年饮水无度。   水银铅(醋淬各半两)柳絮矾(三分先细研次入水银并铅三味和研匀以瓷盒盛外用纸筋泥固济安灰内养半日取出候冷再研细)铅丹(研)豉(炒)白僵蚕(炒)黄连(去须各半两)上四味为末。与前三味再研匀。用糯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二十丸。温水空心。日午夜卧服。   竹叶汤治积年消渴。好食冷物。   青竹叶(锉碎)白茯苓(去黑皮)地骨皮(锉)栝蒌根(各一两)桂(去粗皮)甘草(炙锉各半两)麦门冬(去心焙二两)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小麦一撮。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二。   黄连散   (出圣济总录)   治久消渴。内燥。引饮不已。   黄连(去须)白石脂(研各一两半)铅丹(研一两)栝蒌根(三两)上为细散。   每服二钱。浆水调下。日三服。   楮叶散治消渴。疾久不愈。   蜗(焙干半两)蛤粉龙胆(去土)桑根白皮(锉炒各一分)上为散。每服一钱。   煎楮叶汤调下。不拘时。   莎草根散治消渴。累年不愈者。   莎草根(去毛一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上为散。每服三钱。陈粟米饮调下。不计时。   葵根汤   (出圣济总录)   治久消渴。饮水不绝。   经霜冬葵根皮(不拘多少细切焙)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不   黄连丸   (出圣惠方)   治消渴久不瘥。体瘦心烦。   黄连(半两去须)黄(半两锉)栀子仁(一分)苦参(半两锉)人参(二分去芦头)葳蕤(一分)知母(二分)麦门冬(一两去心焙)栝蒌根(半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地骨皮(一分)赤茯苓(一分)生干地黄(一分)铁粉(一两研)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   黄连丸   (出圣惠方)   治消渴久不止。心神烦闷。眠卧不宁。宜服此。   黄连皂荚树鹅(微炒)白石英(研各一两)苦参知母栝蒌根赤茯苓(各二两)金箔银箔(各五十片)上为细末。入石英金银箔相和。研匀。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拘时候。煎小麦汤下三十丸。竹叶汤下亦得。   黄连丸   (出千金方)   治消渴久不瘥。吃食少。心神烦乱。宜服。   黄连(一斤去须)生地黄(五斤烂研布绞取汁)上绞地黄取汁。浸黄连出曝之。燥复纳汁中。令汁尽干之。捣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后日三。如无蜜可为散。   以酒服方寸匕。一方清粥饮下。   卷一百七十九 消渴门   消渴饮水过度   (附论)夫消渴饮水过度者。由肾虚心热。三焦不和。上热下冷故也。凡人好食热酒炙肉。或服乳石壅滞之药。热毒在内。不得宣通。关脉闭塞。血脉不行。热气蒸于脏腑。津液枯竭。则心肺烦热。咽喉干燥。故令渴不止。而饮水过度也。   方   稳。   羚羊角屑知母黄(锉)栝蒌根麦门冬(去心)茯神地骨皮人参(去芦头)防风(去芦头)酸枣仁(各三分微炒)甘草(半两炙)石膏(一两半)黄芩(半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淡竹叶二七片。小麦半合。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麦门冬丸   (出圣济总录)   治消渴。饮水过多。   麦门冬(去心焙)栝蒌根大麻仁(研)大黄(蒸二度切焙)苦参粉铁粉(各三两)黄芩(去黑心)泽泻(各一两半)龙齿(研)土瓜根知母(焙)石膏(研各二两)银箔(三百片和龙齿石膏入研)鸡黄皮(炙七枚一两半)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食后煎生地黄汤。下二十五丸。日二服。   土瓜根丸   (出圣惠方)   治消渴。饮水过度。烦热不解。心神恍惚。眠卧不安   。   土瓜根(三分)栝蒌根麦门冬(去心)铁粉(细研)石膏(细研)川大黄(锉碎微炙)大炙)龙泽泻(各三分)金箔银箔(各五十片细研)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和捣三五百杵。   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煎竹叶小麦汤下三十丸。   神仙减水法。一名斩龙刽子手。专治三焦虚热。三消渴疾。不问日夜。饮水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