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684 页/共 3614 页

甘不变。其色清冷。则肌肤枯槁也。犹如乳母谷气上泄   小便。皆精气不实于内则小便数而瘦弱也。又肺为五脏华   若下冷极。则阳气不能升。故肺干则渴。易之否卦。干上坤下。   而不升。上下不交。故成否也。譬如釜中有水。以火暖之。其釜以板   。故板能润也。若无火力。水气则不能至。此板终不得润也。火力足者则   须暖补肾气。饮食得火力。则润上而易消。亦免干渴也。故张仲景云。宜服肾   。此疾与香港脚虽同为肾虚所致。其香港脚始发于二三月。盛于五六月。衰于七八月。消渴   始发于七八月。盛于十一月十二月。衰于二三月。其故何也。盖香港脚壅疾也。消渴   也。春夏阳气上。故壅疾发则宣疾愈。秋冬阳气下。故宣疾发则壅疾愈也。审此二者。   则疾   是膀胱之   为消渴也。   干熟地黄(半斤)山药(四两)茯苓牡丹皮附子桂心(各三两)泽泻(四两)山茱萸胡荽。   菝饮治消渴。饮水无休。   菝(锉炒)汤瓶内碱(各一两)乌梅(二两并核捶碎焙干)上粗捣筛。每服二钱。水一盏。瓦器煎七分。去滓。稍热细呷。   又方治消渴饮水过多。不知厌足。   栝蒌根(一两)黄连(二两去须)甘草(一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   煎   又方   地骨皮(一两)甘草(三分炙微赤锉)桑根白皮(三两锉)上为散。每服四钱。   以水一中盏   生津丸治消渴饮水。日夜不止。   青蛤粉白滑石上研为细末。用黄颡鱼涎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陈粟米饮   神应散治消渴饮水不休。   滑石(研)寒水石(研各半两)上研为散。用生鸡子一枚。凿破去黄留清。调和药末。   令如并壳   玉壶丸治消渴。饮水无度。   人参栝蒌根(各等分)上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麦门冬汤下。   沃焦散治消渴。饮水无度。   泥鳅鱼(阴干去头尾烧灰研细为末)干荷叶(研细为末)上等分。每服各二钱。新水调下   治消渴。饮水过甚。并小儿渴疾方。   黄狗胆(一枚)猪胆(一枚)上以狗胆并入猪胆内阴干。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   黄连丸治渴疾。饮水不止。   黄连(不拘多少)上为末。入猪肚内。蒸烂同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饭饮下。   栝蒌根散治消渴。饮水不止。   熟干地黄生干地黄葛根栝蒌根上件各等分。焙干为细末。每服二钱。温米汤饮下。   文蛤散治消渴欲饮水。而不止者。   文蛤(即五倍最能回津本草在海蛤文下甚失其性识者当自知之)上为末。以水饮任调方寸匕   三消丸治渴疾饮水不止、骨蒸。   黄连(净锉用冬瓜汁浸一宿晒干凡七次)上为末。用冬瓜自然汁。搜成膏子。阴干为末。   再麦汤   甘露散治渴疾。饮水不止。   干猪胞(十个)上剪破出却气。去却系着处。用干盆子一只。烧胞烟尽。取出研令极细。   每   姜鱼丸治同前。   干生姜(一两末)上用鲫鱼胆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米饮下。不拘时服之。   水骨丸治同前   汤瓶内水碱(一两)上研为细末。烧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人参汤下。   不拘时候服。一方研如粉。沸汤。或井花水调服。   治消渴饮水过多。小便不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