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692 页/共 3614 页
人参五味子黄(各一两蜜炒)白矾龙骨五倍子罂粟壳川楝子(炒)茴香牡盐汤或
补骨脂丸
(同前方)
治梦遗。
益智仁(二两去壳青盐五钱炒)川巴戟(一两去心)补骨脂(一两净洗)龙骨(一两火)杵百下
百段锦散
(出郑氏家传渴浊方)
凡渴浊必先看为何证。有浊无渴。先服百段
锦
散。后用白羊
用沉香散。次用珍五苓散清心莲子饮上二方根据方制等分打合。赤浊则除肉桂。用生姜莲子同煎。每日二服
白羊肾丸
(出郑氏家传渴浊方)半夏猪苓(二两)上将半夏净洗。猪苓同炒。色褐为度。却用半夏为末。酒煮羊肉外肾烂心下
沉苓丸
(出郑氏家传渴浊方)白茯苓(半斤去皮净)猪苓(五两)上将茯苓锉成大块。猪苓为皮片。用瓦器煮。
以猪苓沉空心
沉香散
(出郑氏家传渴浊方)
珍珠丸
(出郑氏家传渴浊方)生珍珠(一两)麝香龙脑人参天花粉干葛白茯苓甘草紫草(各二两)朱砂
渴浊药味总括
(出郑氏家传渴浊方)牡蛎(用纸包定用盐拌黄泥固济大火红后取出去泥锄窟约一尺深埋三宿却取研入)家韭子苓用纸包诸药只根据大凡渴浊先用秘传降气数服。后用清心莲子饮。服一月。却兼服羊肾丸。及八味丸之属。
凡
五味子丸
(经验良方)
治禀赋弱。小便数亦不禁。
五味子(四两)熟地黄(六两)肉苁蓉(八两)菟丝子(二两酒浸蒸)上为末。
酒煮山药末
卷一百八十 消渴门
消渴后成水病
(附论)夫脾土也。土气弱则不能治水。消渴饮水过度。脾土受湿而不能有所制。则泛溢妄行于皮五脏六腑。皆有津液。若脏腑因虚实而生热者。热气在内。则津液竭少。故渴也。夫渴数饮或为
方
紫苏汤
(出圣惠方)
治消渴后。遍身浮肿。心膈不利。
紫苏茎叶桑根白皮(锉)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羚羊角(镑)槟榔(锉各三分)木香二两)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半分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赤茯苓汤
(出圣惠方)
治消渴后。头面脚膝浮肿。胃虚不能下食。心胃不和
。或吐逆。
赤茯苓(去黑皮)紫苏子白术前胡(去芦头)人参(各一两)陈橘皮(汤洗去白焙)桂盏半。
生姜半分拍碎。枣二枚擘破。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防己丸
(出圣惠方)
治消渴瘥后。津液枯竭。身体浮虚。欲成水病。
防己猪苓(去黑皮)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炒)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各一两半)栝蒌根赤炼蜜丸梧桐
瞿麦汤
(出圣济总录)
治消渴欲成水气。面目并膝胫浮肿。小便不利。
瞿麦穗滑石泽泻(各半两)防己(三分)黄芩(去黑心一分)桑螵蛸(炒十四枚)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