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096 页/共 3614 页

栝蒌根汤治下痢冷热相冲。脏腑气不和顺。本来下虚。津液耗少。口干咽燥。   常思饮水。人初不许饮水。毒瓦斯更增。烦躁转甚。宜急与汤饮救之。不得令至过度。   止渴。   栝蒌根甘草白茯苓(各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麦门冬一分去心。枣   麦门冬汤治痢兼渴。   麦门冬(一两半)乌梅(七枚)上锉。以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晚食前服。   陈米汤治吐痢后。大渴饮水不止。   上用陈廪米。水淘净二合。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   治痢后渴   用糯米二合。以水一盏半同研。绞取汁。空心顿服之。   卷二百十三 痢兼渴(附论)   痢兼肿   (附论)夫下痢身体浮肿者。久痢所致也。痢久。则胃气弱而肠虚。胃者。土也。所以化水谷而充肌肉。若胃土气衰。不能胜湿。则水气妄行。流溢皮肤。故痢而兼肿也。得小便利者即愈。   方   泽漆汤治夏月暴冷。忽壮热泄痢引饮。变通身浮肿。脉沉细小。   泽漆(一两半)吴茱萸赤茯苓白术桔梗当归犀角青木香芍药海藻大黄(   防己汤治痢后四肢浮肿。喘息促急。坐卧不安。小便不利。   防己猪苓桑根白皮赤茯苓(各三分)海蛤青橘皮槟榔紫苏木通(各一两)木香白术(各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以水一盏。生姜三片。煎七分。去滓。   温服。不拘时。   木香汤治下痢后虚损。脐下痛。四肢浮肿。   木香五加皮桑根白皮槟榔桃仁(三分)郁李仁(各一两)松节(二两)薏苡仁陈橘仁(各三分)上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   不拘时。稍热服。   泽漆汤治痢后肿满。气急喘嗽。小便如血。   泽漆叶(五两)桑根白皮郁李仁(三两)杏仁人参(各一两半)陈橘皮白术(各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二盏。入生姜三片。煎取八分。去滓。温服。候半时辰许再服。取下黄水数升。或小便利为度。   茯苓汤治痢后遍身浮肿。   赤茯苓白术(各一两)防己黄芩射干泽泻桑白皮(各三两)泽漆叶(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先以水三盏。煮大豆一合。取二盏。去滓。内药煎取一盏。分为二服。   未   神曲散治痢后虚肿水肿者。服此药小便利得止。肿亦消。   神曲(一升)干姜细辛椒目附子桂心(各一两)上治下筛。酒服方寸匕。   不知加至二三匕。日三服。兼治产后虚满者。大效。   桑白皮汤治下痢后脾胃虚弱。不能制服水气。以致身肿胀满。   桑白皮赤茯苓郁李仁陈橘皮(各一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   入赤小豆一百粒同煎至八分。去渣。食前服。   消痞丸治痢后。肚腹满闷。   苍术(四两)陈皮(一两)青皮(一两)木香(二钱)上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治痢后手脚皆肿。不能行步。   川乌赤芍药苍术土朱上等分为末。丸如梧桐子大。以木瓜汤下。食前服。   香菽散治下痢体肿。   上大豆炒熟。去黑皮。用一合。捣罗为散。用粥清调一钱。日三。   治痢后日久津液枯竭。四肢浮肿。口干。   用冬瓜一枚。以黄土泥浓裹五寸。煨令烂熟。绞汁服之。   卷二百十三 痢兼渴(附论)   下痢不能饮食   (附论)夫痢后不能饮食者。由脾胃虚弱。气逆胸间之所为也。风邪入于肠胃而痢。痢则水谷减耗。脾胃虚弱。痢断之后。脾胃尚虚。不胜于食。邪搏于气。逆上则胃弱不能食也。下痢噤口不能饮食。虽曰脾胃。盖益热气闭隔心胸所致也。俗用木香则失之温。用山药则失之闭。   惟真料参苓白术散加石菖蒲。及以道地粳米饮。乘热调下。或用人参、茯苓、石莲子肉。入些菖蒲与之。胸次一开。自然思食。   方   诃黎勒丸治痢后虚羸。不下饮食。   诃黎勒(一两)木香(半两)肉豆蔻当归干姜白芍药白术浓朴(各一两)缩砂(三分)陈橘皮(三分)桂心(半两)丁香(半两)上细罗为末。煮枣瓤和捣三二百杵。   丸   猪肝丸治痢后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四肢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