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097 页/共 3614 页

猪肝一大叶乌梅肉(一两)甘草(一分)草豆蔻当归荜茇诃黎勒肉豆蔻桂心浓朴干姜(各一两)上捣罗为末。用猪肝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   人参散治痢后脾胃虚弱。不能饮食。四肢羸瘦。宜服。   人参高良姜白术白茯苓干姜浓朴肉豆蔻当归(各一两)甘草(半两)上捣细罗为散。每服不拘时候。煮枣粥饮下二钱。   白术散治久冷下痢后。胃尚虚。不能饮食。四肢少力。   白术干姜木香甘草浓朴阿胶神曲当归诃黎勒(各一两)上捣细罗为散。每   白术散治痢后四肢羸弱。不能饮食。   白术(二两)神曲(一两)肉豆蔻(一两)干姜当归人参(各一两)桂心(半两)木香(半两)附子(二两炮)上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煮枣粥下三十丸。   木香丸治痢后脾胃气虚弱。不能饮食。四肢乏力。   木香(半两)诃黎勒缩砂丁香肉豆蔻人参甘草干姜浓朴(各一两)上捣罗为末。醋煮面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煮枣粥饮下。   麦丸治痢不能食。气虚羸瘦。   麦曲(半个炒令黄色)附子桂心乌梅肉人参白茯苓上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煮枣粥饮下三十丸。一方用七月七日曲。   治老小下痢柴立。不能食。食不能化。入口即出。命在旦夕。   黄连末乱头发灰醇苦酒蜜白蜡(各一两)鸡子黄(二枚)上于铜器中炭火煮。   先内苦酒、蜜、蜡、鸡子黄搅调。乃内黄连末发灰。又搅煎。视可丸即丸。久困者。一日一夜尽服之。或二日尽之。瘥。   白术神曲丸疗脾胃气微。不能下食。五内中冷及微下痢。   白术神曲末甘草干姜枳实上等分捣筛。蜜和丸。空腹以温酒服。如梧桐子大。   二   治噤口痢   生姜芥菜子上药捣碎。用绢包之。贴于脐上。立效。   治噤口痢   用真山药一两半。生为末。米饮调服。神效。   治噤口痢   用鲫鱼一枚。不去鳞腮。不用水洗。去肠。入白矾一栗子大。纸裹煨令香熟。随意用淡盐醋   治噤口痢甚妙   用石莲不以多少。不炒。剥去壳。将肉并心研为末。每服二钱。陈米饮调下。便觉思食。   此疾盖是毒瓦斯上冲华盖。心气不通。所以不食。服此药后。心气通利。痢当顿下而愈。未愈。   再服痢药一剂。再以日照东方壁土。炒真橘皮为末。姜枣略煎佐之。   痢疾不纳饮食者。俗谓之噤口。今人多以四柱散。理中汤。参苓散。加肉豆蔻、木香。   或震灵丹等药调之。恐非其治。当以脉证辨之。始脾胃脉不弱。问而知其头疼心烦。手足发热。未尝多服凉药者。此乃毒瓦斯上冲心肝。所以呕而不食。宜用败毒散。每服四钱重。陈仓米一百粒。姜三片。枣一枚。水一盏半。煎八分。温服。若其脉微弱。或心腹虚膨。手足厥冷。初病则不呕。因服罂粟或乌梅涩药。与服凉剂太过。以致闻食先呕。此乃脾胃虚弱。用山药一味。锉如小豆大。一半银铫内炒。一半生用。同为末。饭饮调下。陈庆长知县云。前守官南康。其守年五十许岁。患噤口痢。水浆不入者数日矣。因阅同官一方书。载一治法。   试用之。一服而痢稍疏。三服遂索粥食。顿食半盏许。自是痢止而安。此用山药一味。神效。   噤口痢用萝卜片不以新旧。用好蜜擦于片上。令患人口噙。觉味淡。再换令噙。渐觉思食。   却用肉煮粥。令患人闻香与食。再用平胃散为妙。   下痢湿中汤   用芍药半两。生姜一两。桂心半两。吴茱萸一百五十枚。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再服   又方   用附子中者一枚炮。干姜中者三块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强人尽服。弱人半服。不过三四日愈。   又方   用木鳖子。去壳捶烂。安脐中。纸贴绢帛缚之。若能饮食。取去之。   治痢疾不进饮食。投以痢药则不能疗。俗名噤口痢。十有九死。此乃疫气传入   脏腑。用人参败毒散。加陈糯米一百五十余粒。如常法煎服立愈。此方活人多矣。凡   卒暴注下。皆因饮食不节。脾胃伤损。湿热水谷不分。洞然下行。夏月饮冷水凉物过   多所致。不可便服止泻药及湿热之剂。服恐成里急后重。而为积痢也。得效方法如后。   肉豆蔻方治痢腹痛不能食。   用豆蔻一两去皮。以醋面裹煨。以面熟为度。捣为散。随时粥饮下一钱。   仓廪散治噤口痢有热。乃毒瓦斯冲心即吐。   人参茯苓甘草前胡川芎羌活独活桔梗柴胡枳壳陈米(各等分)上罗匀。姜薄荷煎热服。   参苓白术散治胃虚口噤。   白扁豆(姜汁浸炒去皮)茯苓山药人参甘草莲肉砂仁桔梗薏苡仁(炒各二两)上以石菖蒲煎汤下。又宜山药半炒为末。米饮下。宜食生韭菜。   卷二百十三 痢兼渴(附论)   下痢里急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