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100 页/共 3614 页

只用   灵砂丹治脏腑怯弱。内有积滞。脐腹撮痛。下痢脓血。日夜无度。里急后重。   肠鸣腹胀。米谷不化。少气困倦。不思饮食。时发寒热。身渐羸瘦。   硝石砒霜腻粉粉霜(各半两)黄丹枯矾(各一两半)朱砂乳香滑石(各一分)上为末。用蒸饼二两四钱。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温粟米饮下。未愈。加丸数再服。如小儿可服一丸。   浓肠丸治脏虚气寒。下痢不止。里急后重。脐腹疼痛。   钟乳粉(二两)宣黄连人参白术诃子肉豆蔻浓朴茴香阿胶白茯苓上件为细末。入钟乳粉同研匀。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糯米饮下。空心服。   卷二百十三 痢兼渴(附论)   湿   (附论)夫湿病者。由脾胃虚弱为水湿所乘。腹内虫动。则侵蚀成也。者虫动于而难知也。多因下痢不止。或生病之后。客热结于腹内。所以其状不能饮食。忽忽喜眠。身体为热。骨节沉重。齿无光色。舌上尽白。细疮如粟。若上唇生疮。是虫蚀五脏。则心烦懊。   若下唇生疮。是虫蚀下部。则肛门烂开。甚者脏腑皆被蚀。齿上下断悉生疮者。齿色紫黑。   利血面黄水气也。脾与胃合俱象土。胃为水谷之海。脾气磨而消之。水谷之精。化为血气以养脏腑。若脾胃虚弱。则土气衰微。或受于冷。或伤于热。使水谷不消化。糟粕不实。则或下痢。翻为水湿所伤。若时病之后。肠胃虚热。此系三尸九虫因虚动作。则侵蚀五脏。上出唇口。下至肛门。胃虚气逆。则变呕哕。虫蚀脏腑。伤败痢出瘀血。如此者死。其因脾胃虚微。土气衰弱。为水湿所侵。虫动成。故名湿也。又云。天行之湿。初得不觉。行坐不废。恒少气力。或微痢。或不痢。病成则变呕吐。即是虫内蚀于脏。又云。急结湿。先因腹痛下痢。脓血相兼出病成也。翻大小便不通。头项皆痛。小腹急满。起坐不安。亦是内蚀五脏。凡如此者。虽初证未发于外。而心腹亦常烦懊。或唇舌生疮。肛门烂开。皆不治之证也。   方薰黄散治疳湿下赤黑血。肛门虫蚀赤烂。日夜疼痛。   雄黄丹砂食盐青黛丁香矾石铁衣栀子仁麝香莨菪子细辛土瓜根干姜甜葶苈菖蒲虾蟆蜀椒故靴底(各一两)天灵盖(一分)上捣研为散。每服一钱   治疳湿。蚀口齿及下部。   上用飞连三两。烧为灰细研。每用一钱敷病处。痛甚忍之。若不痛则非疳。   又方治疳湿经年不瘥。   用烧香。曝干捣末。敷疮神效。   青葙子散治疳湿杀虫。   青葙子雄黄硫黄芜荑仁苦参野狼牙(各三分)藜芦(二分)雷丸(半两)上捣研为散。以绵裹一钱许。内下部中。日再易之。   丁香散治湿不止。   丁香青黛黄连木香灰石蚺蛇胆(各半两)麝香(一钱)上捣研为散。   每用半钱匕敷疮上。日三两易。   芜荑丸治湿痢不止。   芜荑仁吴茱萸枳壳干姜(半两)黄连(各二分)上捣筛为末。煮将水饮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日午米饮下。   五圣汤治下赤白痢。大孔虫息生皆瘥。   鼠尾草(二两)豉(一升)栀子仁生姜(各六分)桃皮(二升)上罗匀。以水七升。煮二升半。分三服。一本单用桃皮。以酒煮服之。   苦参汤治疳湿口齿及下部。   苦参青葙子熊胆(各半两)上除熊胆外。捣筛服。每服四钱许。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胆半分搅和。空心顿服。日午再服之。一方无熊胆。用生地黄汁调下一钱。   黄连汤治痢湿。下部疮烂。   黄连(四两)熟艾(二两)苦参槐白皮(各三两)上细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   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重者不过三剂。   丁香散治甘湿。洗熨下部。   丁香(一分)麝香(一钱)犀角甘草(各三分)上捣研为散。以盐椒各三合。   豉二升。   水三升。去滓。热用绵醮洗熨下部。冷即服。   参连汤治湿痢。虫蚀下部。   苦参(两半)黄连(二两)阿胶(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许。水一盏半。煎至八分。   去   治下部疳湿。经年不瘥。   白矾(半两)桂心(半两)徐长卿(半两)上捣细罗为散。每用半钱。日二三上敷疮。   芜荑黄连丸治湿痢。   芜荑仁(半两)黄连(一两)上捣细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空心食前暖米饮下。加至七丸。   治湿痢下血不止。干呕羸瘦。多睡面黄者。   用猪胆和生姜汁醇醋半合灌下部。手急捻。令醋气上至咽喉乃放手。当有五色恶物及虫下。   雄黄散治疳蚀下部生疮。脓血杂下。身面浮气。   雄黄青葙子(各二两)苦参(三两)矾石雌黄藜芦铁衣(各一两)麝香(半两)上捣研为散。每和醋枣大。以竹管送纳下部中。如小儿以大豆许。此方能救死。   兔头散治疳湿久下痢赤白。虫蚀肛门赤烂下血痛。名为湿。   兔头骨苦参蛇头薪箕子胡绯葶苈子狸骨蜣螂黄柏百草倒挂草青黛晚蚕蛾青矾丁香干姜床中桄木虫屎麝香印成盐救月木桂心角蒿铁衣朱砂芒硝虾蟆黄矾荏子(各等分)上治下。即以桐子大纳下部吹着。旦二度妙。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