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102 页/共 3614 页
黄矾(一两)干姜(一两)葛勒蔓(一两)上捣罗为散。熔黄蜡和如枣核大。以薄绵裹内下部中。日易三次。效。
治疳痢不止。
(千金方)大麻子胡麻(各一升半)上并熬令黄。以三升瓦瓶。泥表上浓一寸。待泥干。纳大麻等令满。以四五枚苇管插口中。蜜泥之。掘地作灶。倒立灶口。底着瓦器承之。蜜填灶孔中。
地平聚灰瓶四面。着堑垒之。日无放火烧至明旦开取。适寒温灌。疳温者。下部中一合。寻觉咽中有柏气者为佳。亦不得过多。多则伤人。隔旦灌。重者再三灌之。从旦灌至日夕。极觉体中乏力勿怪也。非但治疳病。凡百异同疮疥癣。并洗涂之。
治疳虫蚀下唇生疮。多睡。面目时肿。下部痔痛不止者。
(出圣惠方)鸡子好漆(一合)上相合令匀。空腹仰头顿服令尽。当吐虫即愈。
治疳肠头挺出
桃叶(二两)腐犬骨(二两)上捣细罗为散。每服于食前以粥饮下二钱。
又方
(出圣惠方)干虾蟆(一枚)兔粪(半两)上细研为散。用绵裹莲子大。纳下部中。易效。
治疳疮久不瘥。羸瘦欲死。
(出圣济总录)用新出羊粪一升。以水一升渍经宿。明旦绞汁。顿服之。至日午准食煮饭。极重者不过三服。薤白饼治疗疳痢。及诸痢疾。(出续易简方)用薤白一握。生捣如泥。以粳米粉二物。蜜调相合。捏作饼。炙取熟与吃。不过三两服。
一方切煮作粥。治痢下脓血。以醋煮食之。治病患齿无色。舌上白。或喜睡。眼愦愦不知痛痒处。或下痢。急治下部。不晓此者。但攻其上。不以为意。下部生虫。虫食肛门。烂见五脏。便更用马蹄烧灰末。猪脂和涂绵上。导下部。日二三度瘥。
疗冷疳痢方
用莨菪子熬令黄色。捣为末。和腊月猪脂更捣。令熟为丸。绵裹如枣许大。以纳下部中。
因
疗痢初绞痛。后脓血。或变纯白。或成鱼脑。五十年以上。或一二年不瘥。变成疳
。下如泔淀用生羊肝一具。剥去上膜切片。朝旦空服。觉心闷则止。不闷仍服。一日之内。能不食粥饭。尽一具羊肝者为妙。不然以姜齑下饭。如常法食之。日食一具肝。不过二三具。即永瘥
苦参散
(出圣济总录)
治疳蚀人下部。通见五脏。下痢脓血。举体不安。
遍身疼痛。面苦参矾石(熬令汁尽)青葙子(各半两)藜芦(一分)上为末。每服用二钱许。
置竹筒中吹下。日三二度。小儿只一钱许。
猪胆煎
(出圣济总录)
治疳下部上攻。退热杀虫。
猪胆(一枚)米醋(五合)上煎醋令百沸。入胆汁更三五沸。满口饮之。虫死即瘥。
治疳。无问所在。皆治之。
(出圣济总录)用死虾蟆。烧灰研末。以油涂疮上。一方用好醋和敷之。日三五度瘥。
治疳痢。晓夜无度者。
(出本草)用樗根浓汁一鸡子壳许。和粟米泔一鸡子许灌下部。再度即瘥。其验如神。小孩减用之。
甚
治疳痢甚重
用樗白皮捣面。拌作小颗子。日晒少时又拌。凡三过水。煮至熟。加盐、酢、酒一盏。
频服
治久痢成疳
用胡粉和水及鸡子白服。以粪黑为度。为其杀虫而止痢也。
治疳虫。亦治肠风癫血并热痢。
用苦参。炒带烟出为末。饭饮下。
治疳痢
用粟米酸泔和臭樗皮。煎服。
治疳痢腹中诸疮
用豺皮煮汁饮。或烧灰和酒服之。其灰敷齿疮。
卷二百十四 小便淋秘门
总论
夫热结中焦则为坚。下焦则为溺血。令人淋闭不通。此多是虚损之人。服大散。下焦结热所凡气淋之为病。溺难涩常有余沥。石淋之为病。茎中痛。溺不得卒出。膏淋之为病。尿似膏与血医经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又云。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脏有者清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生热也。水火不交。心肾气郁。遂使阴阳乖舛。清浊相干。蓄在下则令血。
流行血不之谷先寒有胞忍尿肾主水。膀胱为之府。诸水于膀胱而泄。于小肠实相通也。然小肠独应于心者。盖阴不可以其司冷则故滑焦矣益医学发明云。三难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
语曰格太也此在便热如渴而小便不通者。不得降是也。圣人立法。皆用清燥金之正化气薄之药。茯苓、猪苓、泽泻、琥珀、灯心、通草、车前子、瞿麦、蓄之类皆为淡渗之药。能泄肺火而清肺金。滋水之化源也。若热在下焦。是绝其流而溺不泄也。须用气味俱浓。阴中之阴药治之。昔者长安有大贾王善。小便不通。渐成中满。腹大坚硬。如石雍塞之。及后脚坚胀破裂出黄水。双睛凸出。日夜不得眠。饮食不下。痛苦不可名状。赵廉甫、萧文尉辈诸子。求治随往病家。
果病患之苦平昔未曾见。问因受病之源。始病不渴。近夫呕哕。遂以大盘药缄示之。遍示名题治中满。利小便。渗泄之药悉备。平生不经见者亦多。急难措手。乃辞归。从夜至旦耿耿不寐。穷思意其理。忽记素问有云。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又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则病小便癃闭。是无阴而阳气不化者也。凡谓小便之药皆淡味渗泄为阳。是气药阳中之阴。非北方之寒水。阴中之阴所化者也。此乃奉养太过。膏粱积热损北方之阴。肾水不足。膀胱肾之室。久而干。因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为呕哕。非隔上所生也。独为关。非格病也。洁古老人曰。热在下焦。损塞不便。是治关格之法。今病内关外格之病。悉其死在旦夕。且下焦乃可愈。随处与病北方寒水。所以大苦寒气味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