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817 页/共 3614 页

桦皮杏仁皂角刺甜桃(十二枚)山栀(五味各烧灰三钱)穿山甲(黄土炒三钱)乳香没药(各二钱)酒浸别研。调和麝香少许。共九味。前六味并作末。却加下三味。   可作六服。酒调。猛进二服即见效。经验只用猪牙皂角。煨令黄色作末。酒调效。   初发时服五香连翘散。吞皂角煎丸。用复元通气散不及此。淮人用蜀葵子七粒。皂角半梃作末。以锻石同醋调。搽贴。独子肥皂荚同蒜捣贴。亦佳。身热脉实。先服败毒散数服住。已溃者太乙膏贴。又四住散一两。十宣散二两。打和酒调。又擂葱根入蜜和匀。贴肿处。   用纸不令走气。内服桦皮通气等散。一云服桦皮散前。用胡桃煎于油中。却用酒空心嚼胡桃。使大便稍利。却用桦皮散。一云穿山甲烧存性为末。酒服后。用土涂疮上。未成即消。已成即溃。初作宜服复元通气散为先。   卷二百八十六 痈疽门   肾痈   (附论)夫肾痈于内肾相对。皆由肾气衰败而成。突起皮赤者易安。陷入皮黑者难痊。如精神清爽。颜色红润。饮食不减。多起少卧。此为善义也。颜色黑黄。饮食全减。斯为可忧。惟须详审速疗。肾痈乃将理失宜。劳伤气血。风寒之气。乘虚而入。内舍于肾。及挟邪热。其气结聚。或作寒热。脉数而实者是也。   消毒散   (出百一选方)   治男子肾痈。妇人乳痈。一切赤肿毒。服之自散。   赤土(一皂子大)木鳖子(七个炮去皮)上同研令极匀。分三服。热酒或米饮调下。   食后服。不动脏腑。不过一剂效。   治外肾痈疮   用抱鸡卵壳、鹰爪、黄连、轻粉等分为末。煎过。清油调涂。   治丈夫阴头痈   (出肘后方)用鳖甲一个。烧为末。以鸡子白和。敷之。   治肾痈及天行热疾   用乌贼骨末粉。敷之。   甘草膏   (出百一选方)   治水谷道前后生痈。谓之悬痈。乃肛门及膀胱处。生核   子如橄榄样。或梅李状。初不作痛。至旬日。渐作热。不早治疮溃脓血出。日数碗。有   至肠腐而大便从疮口出者。其苦不可言。近以数月。远至一二年亦愈。须是作核未痛以   前治之。不过一二服便自消。此病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数十日后。如觉赤肿似桃   李即破。若破则难治。服此药。此痈已破服此药二服。疮口即合。甚妙。   用粉草半斤。内用无节者四两。如算子样劈破了。取泉石间长流水。以甘草入水中浸透。   以炭火将甘草蘸水焙炙。以一碗水尽为度。不可急性擘开。和将所炙甘草另用泉水五盏。无灰好酒五盏。用瓦罐煎至二之一如膏。一起服之。立愈。另用有节甘草四两。仍用泉水随罐大小煎汤。漉洗患处三遍。其效如神。如水冷再温热洗。一方治悬痈卒肿。用硼砂半钱。绵裹含咽津瘥。   治悬痈。   大黄甘草节贝母白芷上为末。小酒调。兼治弩气诸疮疖瘥。虚弱人加当归一半。   大黄煨一半。   治悬痈乖宜。咽中妨闷。   (出本草)白矾(一两焙灰)盐(一两)上细研为散。以箸头点药在上瘥。   卷二百八十六 痈疽门   附骨痈   (附论)凡身体盛热。不可当风。盖风冷之气。入于肌内。则热气搏伏不得出。故附着于骨而成痈也。其状无头。但肿而阔。皮肤薄泽者。以毒瓦斯伏留于内故也。法宜外散其寒。内达蕴热。   乃中标本之治乎。   方   金石凌法   (出圣济总录)   治附骨痈。   栀子仁(半斤)犀角屑麝香(研各半两)桔梗(锉炒二两半)石膏(捶碎)寒水石(捶碎各四两)木通(锉)甘草(锉炙)郁金(锉各二两)青木香(锉一分)朴硝(研四斤)金二十两上除朴硝、麝香外。先将寒水石、石膏、金。以水二斗。于银器内慢火煎至一斗。   次下前犀角等药七味。再煎至五升。以生绢滤去滓。下朴硝。以柳木篦搅。勿住手。候稍凝即住火。入麝香拌令匀。盛密器中。每服一钱。新水调下。老幼加减服。   贯众汤   (出圣济总录)   治附骨痈。生股上。伏肉腠。   贯众地骨皮谷精草枇杷叶(拭去毛炙)荆芥(去梗)蜀椒(去目并闭口者各一两)(案:此方缺制法及服法。)   当归散   (出神效方)   治附骨痈。及一切恶疮。   当归(半两)甘草(一两)山栀子(十二个)木鳖子(一个去皮)上为细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