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844 页/共 3614 页

排脓散去瘀脓。化恶血。止痛。去寒热。   防风白芷人参细辛川芎仙灵脾甘草(半两)羌活(二钱)上为末。酒调下。糯米饮亦可。   托里散止痛。固脏腑。   山蜈蚣(一两)当归川乌(炒)白术白芷川芎(三钱)麻黄(一钱)上为末。酒下二钱。姜薄荷水煎亦可。   败毒散已破者服。   麻黄白术苍术(一两)荆芥甘草大黄(三分)黄芩(半两)干薄荷(一分)上为散。水煎服。   内补散癌已破。脓多疮烂。肉未生者。   附子(炮一两)白姜(一两)人参甘草(三钱)陈皮麻黄官桂(半两)上为末。   一钱葱煎服。食前。去脓血寒热生肌。   内消散癌已破未破。去脓止痛。退寒热。进食。去瘀血。   红内消(即何首乌红者一两)玄参苦参蔓荆子威灵仙(半两)甘草节赤小豆(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麦门冬酒任下。日五服。   黄芩散癌疮烂肿化恶脓。止痛活血。以洗之。   黄芩(五钱)羌活(五钱)细辛白芷草秦皮川芎黄连(三两)上为散。每一两半。雄猪蹄水二升。煎半。去油滓。煎药滤清。冷洗。春冬日一洗。夏日再。麝香膏贴之。   麝香膏   附子(生)陈皮黄连白芷当归(五钱)白豆蔻(五个)槟榔(四个)羌活白姜大黄缩砂(一钱)皂角(三条)上为散。麻油十两。煎八两。药焦色为度。绵滤。再煎沸。   入黄丹五两。熬至七两。水滴成膏。收瓷器中。仍出火毒。用时绢片火上开药。随大小贴。   内消丸治痼发。   附子川乌(各炮半两)全蝎(净)僵蚕(一分)乳香(三钱研)草乌头(水煮烂去皮尖半两)雄黄没药(一钱研)上为末。蜜丸梧桐子大。薄荷汤下二十丸。若发急者只作末。每一钱茶酒任下。   内解散   川乌(炮一两)甘草(半生半炙)麻黄(一两)沉香苍术防风萆(一分)杜仲(半两炙)上为末。每服二钱。姜三片。枣一个。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上二方须溃破脓透。内虚之后可服。   一方向友正、元仲之子也。淳熙八年。为江陵支使。摄江陵令。痈发于胸臆间。极痛。   疗半岁弗愈。常浴罢痛甚。委顿而卧。似梦而非梦。见一丈夫微揖而坐。传药方与之曰。用没药、栝蒌、乳香。酒煎服之。且言桃源许轸知县。亦有此方。但不用栝蒌。其效故不速。   友正敬谢。即如所诫。不终剂而愈。后诣玉泉祷雨。瞻寿亭关王。盖所感梦者。因绘像于家焉。   疮疡治验戊申岁。以饮酒太过。脉候沉数。九月十七日至真定。脑之下项之上。出小疮。不痛不痒。谓是白疮。漫不加省。是夜宿睡善甫家。二日后觉微痛。见国医李公明之不之问。凡三见之。终不以为言。又二日。脑项麻木。肿势外散。热毒发。且闻此府刘帅者。   近以脑疽物故。便疑之。三日间痛大作。夜不复得寐。二十二日请镇之疡医。遂处五香连翘。   明日再往。又请同门一医。共视之云。此疽也。然而不可速疗。十八日得脓。俟脓出用药或砭刺。三月乃可平。四月如故。予记医经凡疮见脓九死一生。果如二子言。则当有束手待毙之悔矣。乃诣姨兄韩参谋彦俊家。请明之诊视。明之见疮。谈笑如平时。且谓予言疮固恶。   子当恃我无忧恐耳。膏粱之变。不当投五香。五香已无及。且疽已八日。当先用火攻之策。   然后用药。午后以大艾炷如枣核许者。攻之至百壮。乃觉痛。次为处方云。是足太阳膀胱之经。其病逆。当反治。脉中得弦紧。按之洪大而数。又且有力。必当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必先岁气。无伐天和。   以时言之。可收不可汗。经与病禁下。法当结者散之。咸以之。然受寒邪而禁咸。诸苦寒为君为用。甘寒为佐。酒热为引。用为使。以辛温和血。大辛以解结为臣。三辛三甘。益元气而和血脉。淡渗以导酒湿。扶持秋令。以益气泻火。以入本经之药和血。且为引用。既以通经。以为主用。君以黄芩、黄连、黄柏、生地黄、知母。酒制之。本经羌活、独活、防风、本、防己、当归、连翘。以解结。黄、人参、甘草。配诸苦寒者三之一。多则滋营气补土也。生甘草泻肾之火。补下焦元气。人参、橘皮以补胃。苏木、当归尾去恶血。生地黄、当归身补血。酒制汉防己。以除膀胱留热。泽泻助秋。去酒之湿热。凡此诸药。必得桔梗为舟楫。乃不下沉。投剂之后。疽当不痛不拆。精气大旺。饮啖进。形体健。予如言服之。药后投床大鼾。日出乃寤。以手扪疮。肿减七八。予疑疮透候。遽邀明之视之。明之惊喜曰。   疮平矣。屈指记曰。不五七日作痂子。可出门矣。如是三日。忽有宵寐之变。予惧其为死候。   甚忧之。而无可告语之者。适明之入门。戏谓予曰。子服药后有三验。而不以相告何也。乃历数云。子二三日来健啖否乎。曰然。又问、子脚膝旧弱。今行步有力否乎。曰然。又问、子昨宵梦有宵寐之变。何不自言。予为之一笑。终不以此变告之也。二十九日。疮痛全失去。   灸瘢脓出。寻作痂。初镇人见刘帅病疽之苦。言及者皆为悲惨。闻予复病此疮。亲旧相念者。   皆举手加额。以早安为祷。十月十七日。明之邀往其家。乘马过市。人见之有为之失喜者。   盖始于投剂。至疮痂敛。都十四日而已。予住在聊城。见明之治梁县杨飞卿胁痈。及郭文之父脑疽。杨叔能背疽。不十数日皆平复。然皆不若治予疮之神也。医无不难。疗背脑疮尤难。   世医用技。岂无取效者。至于治效之外。乃能历数体中不言之秘。平生所见。惟明之一人而已。乙未秋。予自济南回。伤冷太过。气绝欲死。明之投剂。应手而愈。起予之死。并此为二矣。他日劝刘斯立传钱乙。当补述之。明年秋七月二十有五日。河东元好问记。   黄连消毒散   黄连(一钱)黄芩(五分)黄柏(五分)生地黄(四分)知母(四分)羌活(一钱)独活(四分)防风(四分)本(四分)当归尾(四分)桔梗(五分)黄(二分)人参(三分)甘草(三分)连翘(四分)苏木(二分)防己(五分)泽泻(二分)橘皮(二分)上件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半。去滓温服。食后。一方加山栀子二分。五味子二分。麦门冬二分。枳壳二分。猪苓二分。名消毒溃坚汤。治人发痈肿、瘰、乳。   随病患虚实。药剂轻重。用之无不作效。   卷二百八十八 痈疽门   发脑   (附论)夫发脑者。六腑不和。经络痞涩。气血不行。壅结所成也。此皆脏腑蕴积热毒。或乳石发动。毒瓦斯上攻于脑。发于皮肤。头如黍米。四畔赤肿硬。遍于耳项。寒热疼痛。若不急治。毒瓦斯伤于血肉。血肉腐坏化为脓水。从脑中出。血肉既竭。必致危殆。   李氏云。凡脑疽及项以上。有痈疽疖毒。断不可用大蒜钱子。就疽顶上灸之。灸之则引其气一上。痰涎脓血。并起上攻。倾人性命。急于反掌。但当急灸足三里穴。并气海穴。乃渐渐服凉胸膈化血之药。人可小安。此论载通神方论。足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是穴。可灸五壮。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是穴。可灸二七壮。或三七壮。亦可以骑竹马穴法灸之。凡脑疽咽喉生疽。古法皆不治之证。用此灸法。引毒瓦斯归下。其理颇长。得此疾者。岂可坐以受毙。当信而用之。如五香连翘汤、漏芦汤、五香汤去大黄。加人参、黄、犀角。国老膏万金散。皆可选用。   方   沉香汤治发脑。疮肿赤。疼痛烦燥。   沉香(二分)麦门冬(去心焙)赤芍药玄参甘草(生锉)枳实(熬炒)升麻前胡(去芦头)大黄(锉炒)生干地黄(焙各一两)犀角(镑三分)麝香(研一分)葳蕤黄(细锉各半两)上除麝香外。粗捣筛。每服四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入麝香少许。温服不拘时。   黄散治发脑。肿痛烦热不可忍。   黄(一两半锉)赤茯苓地骨皮麦门冬(去心)生干地黄黄芩川升麻射干玄参赤芍药甘草(生锉各一两)上为散。每服四钱。用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   不计时候温服。   葛根散治发脑及痈肿。脏腑壅滞。心烦口干。脚冷寒噤。头痛呕哕。不能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