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025 页/共 3614 页
南木香(一钱半)肉豆蔻(一两面裹煨)上为末。煮枣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饮下。不拘时。
香姜散治晨泄。久患脾泄。兼治下痢。一名委姜散。一名姜黄散。
生姜(四两切如豆大)黄连(二两锉)上一处淹一宿。慢火炒姜紫色。去姜不用。
将黄连为末。每服二钱。用腊茶清调。一剂而愈。或姜作末。米饮酒调。治白痢。一方罗匀。
水五升。煮一升。顿服。不拘时候。若欲速效。一料只作两服。常有患此。两服愈。
肉豆蔻丸治肾泄久不愈。脉沉细无力者。及脾胃虚弱泄泻不止。全不进饮食。
一名二神破故纸(炒)肉豆蔻(面裹煨各等分)上为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饮下。空心服。一方用肥枣四十九个。生姜四两。切片同煮烂。去姜取枣去皮核研如膏。入药同杵丸。盐汤下。弱甚加茯苓二两。木香一两。有人全不进食。服补脾药皆不效。
予授此方。服之顿然便能食。此病不可全作脾虚。盖肾气怯。亏弱。真元衰劣。自是不能消化饮食。譬如鼎釜之中。置诸米谷。不有火力。虽终日米谷不熟。其何能化。黄鲁直尝记服菟丝子。净淘酒浸。曝干。日炒数匙。酒下。十日分饮啖。如汤沃雪。亦如此理也。
香苏汤治下后烦。气暴上。
生苏(一把各用苏子三两重)香豉(五两)上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之。
治脏腑滑泻。
用鹰爪黄连。不拘多少。碾为细末。煨熟去皮。大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丸。米饮下。
火丸治风气行于肠胃。泄泻。
用火草一味为末。醋糊丸。每服三十丸。空心下。
治泻久治无效者。老人尤宜服。一名护命方。
用大附子一个。炮去皮脐。以韭菜根研烂绞取汁。丸如梧桐子大。晒干每服三十丸。米饮煮粥一碗。空心食。
椒附汤治骤腹疼。注下。或滑肠频并。多有冷沫。
川椒(去目)干姜(生用)附子(去皮脐生用三味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
水二盏。煎至八分。温服不拘时。
治夏秋暑泻不止。
以理中汤下驻车丸。
胃苓散治泻。伤暑。烦渴引饮。所下如水。
用平胃散五苓散各二钱。水一盏。枣二枚。姜三片。煎至七分。嚼姜枣和渣咽服。少刻又服。辰砂五苓散亦可用。来复丹亦可。或寒湿水泄。正胃散理中汤。苏梅米汤调下。一方入盐煎。
藿香正气散治饮食中忧怒伤脾。肠腹内膨满。泄泻频并。或作晨泄。加丁香缩
砂良姜南木香各半钱。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服效。
治泄泻
用鸡蛋一个。去尖顶。用白矾些少。火上飞干。入于鸡子内。银钗搅匀。将湿纸裹着。
火上煨熟服之。
治泄泻不止。腿脚无力。行步艰难。
宜服丁香五套丸立止。
治泄泻
用败毒散加陈糯米五十粒、煎服。亦治噤口痢。热毒冲心。不进饮食。噤口盖有热。
加莲肉。
治泄泻脏寒。不进饮食。气体倦怠。名猪脏丸。
用吴茱萸。不拘多少。拣净。用猪肠一两条。以茱萸实满。扎定两头。熟炭煮令极烂。
研细。丸如梧桐子大。早晚食前各以饮吞下五十丸。
枣附丸治脏腑寒滑泄。不思饮食。
用正生大附子一个。干枣半斤。内银石器中。慢火煮。上留水两指。未干旋添汤。煮两三时。取出。切作薄片半个。再煮候至干。枣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三四十丸。患滑泄垂死者皆效。
治夏月脾胃厥冷。滑肠泄泻。肚痛。及霍乱吐泻不止。
用胡椒不拘多少为末研烂。饭搜和手心揉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陈米饮吞下。
炙肝散
(一名猪肝散)
治久患脾泄不愈。及泻不止。
白术白芷白芍药(各半两)桔梗(一分)上各生为细末。以不入水猪肝五两。
作小片子。或块子。药一十五钱。细切葱白二寸。盐一钱。同拌肝令匀。以竹签子作串。慢火炙香熟啖之。米饮送下。空心食前各一服。渴勿吃冷水。半月必安。
朴附丸
(出危氏方)
治脾元虚弱。久患脾泄。冷泻不止。及翻胃恶心。脏腑
滑泄痢下。
浓朴(去粗皮姜汁制一两)绵附子(炮去皮脐净一两)神曲(炒三钱)干姜(炮三两一用生姜六两取汁)上为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饮或姜汤下。一方无神曲用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