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028 页/共 3614 页

治泻斗肚丸。   (出十便良方)木瓜浓朴诃子肉苍术赤石脂(各一两)茯苓(二两)附子(半两)上为末。饭丸如梧桐子大。非时米饮下五十丸。   木瓜煎丸   (出十便良方)   治泻不止。   以木瓜一个。切去盖子。入艾叶一两。椒子四十九个。盖定签之。入瓷器内以醋好者一升。煮干去艾并椒。研木瓜为糊。用和干姜炮附子各等分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姜附末不拘多少。   姜附丸   (出杨氏家藏方)   逐寒去湿。温脾胃。止泄泻。   白术(四两)干姜(二两炮)附子(二枚七钱重者炮去皮脐)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米饮下。   理中丸   (出澹疗方)人参干姜(煨)白术(炒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每服一丸。生姜汤嚼下。一方加炮熟川附子一两。如前制服。治中寒呕泄等症。名附子理中丸。或如梧子大亦可。食前空心服。   附龙丸   (出澹疗方)   治男子妇人。脏寒滑泄。或去小儿吐泻亦效。   附子(炮去皮脐)伏龙肝(少用)肉豆蔻(生用)上为细末。研饭为丸。空心饭饮吞下。每   禹余粮丸   (出同前)   主肠胃虚寒。滑泄不禁。   禹余粮()赤石脂()龙骨(生用)荜茇诃子(面裹煨)干姜(炮)肉豆蔻(生用)附子(炮去皮脐)上等分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服七十丸。米饮送下。食前。   固肠丸   (出朱氏集验方)   治泄泻。   附子(去皮炮切一两)白茯苓(一两)干姜(炮半两)大黄(去须打碎)木香(切片各半两)上水二碗。煮干。晒为末。面糊丸。每服百粒。米饮下。   疗二十种杂下。江夏太守用此法。疗尽愈。   (出肘后方)黄芩黄柏熟艾附子(炮)甘草(炙一两)乌梅(二十枚取肉炙)干姜(二两)上七味各捣下蜜丸。如梧桐子大。服十丸渐至二十丸。日三服。忌肥肉。生冷。一方无甘草附子黄芩。一方除甘草附子。   车前散   (出危氏方)   治暴泻不止。小便不通。亦治水泻。   以车前子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根叶亦可。立效。昔欧阳文忠公。尝得暴下。国医一帖甚效。公曰吾辈脏腑不与市人同。不可服。夫人买讫国医杂药进。一服而愈。后公知之。   召卖药者浓遗之。问其方。久之乃肯说。云此药利水道。而不动气。水道利则清浊分。谷脏自止矣。   来复丹   (出仁存方)   治脏腑虚滑。心腹疼痛。泄泻不止。可冷可热。可缓可   急。不问男妇长硫黄(同硝石纳入定盘内微炒用柳木篾子扰令阴阳气相入不可火太过忌伤药力再研极细二味各一两)五灵脂(去砂石)陈皮青皮(各去白二两)元精石(一两红酒淬)上为细末研匀。用醋糊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米粥汤饮下。小儿三五粒。若慢惊风。吐痢不止。虚风搐搦者。非风也。胃气不续故也。   应梦如神饮子   (出家藏经效方)   治阴阳不和。冷热相干。肚腹胀膨。不时作   痛。五更寒痛溏泻。及白痢赤痢。并治一切不正之气。   绵姜(一两炮制)陈橘皮(一两半去瓤秤)木香(半两)拣甘草(一两炙黄)茯苓(一两)诃子(一两火炮去核秤)御米壳(二两去顶梗并子及内隔皮炒)上咀每服四钱至五钱。水一盏半。枣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腹痛加乳香少许。白痢加干姜大枣。两服滓并作一服。血痢加黄连、木香半钱。血少加乌梅一个。近日有言运干二女病几月。   母梦   温肾丸治五脏寒痛。小便多。便泄泻。   川乌(炮)干姜官桂三棱(炮)青皮硫黄(各等分)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泄泻干姜汤下。   白术附子汤   (出济生方)   治肠胃虚湿。肠鸣泄泻。或自盗汗。   白术(二两)附子(炮)茯苓(去皮各一两)上罗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断下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