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041 页/共 3614 页
诸痢患无新旧。如药疗之。暂瘥还发。此即纵以新药止之。终存其根本。由肠胃
中冷热不调。病根固结。必须汤药涤之。以泄病势。痢后更以药物补助之。有此候者
。根据后附子等六味汤以利之。后服高良姜十味散以补之。
附子(炮)细辛甘草(炙)人参(各二两)干姜(三两)大黄(五两)上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四合。去滓分三服。温服。如人行十里久一服。此方当得快利。痢中有恶物如鱼脑状。或如桃李。但异于常切勿怪之。将息经三四日。宜合后高良姜等十味散补之。
高良姜细辛黄白术苦参(各五两)丁香(二两)人参干姜(各四两)豆蔻子(至二三。
神应散
(出危氏方)
治痢。紧严绝妙。
金罂草(梗)肉豆蔻诃子地榆甘草罂粟壳(去蒂萼)当归(去尾)茯苓白术枳壳(去瓤)乌梅(各一两)丁皮木香(住痛各五钱)陈皮(一两取红生血若红痢不用)上为丸。五色痢用春茶陈皮煎汤下。如是末。是用蜜一匙。春茶乌梅煎服。
加减木香煮散
(出危氏方)
治一切痢神效。
木香甘草当归肉豆蔻人参官桂芍药诃子乌梅(去核)阿胶(蚌粉炒)白茯苓(各五钱)罂粟壳(一两半去蒂蜜炒)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
红枣二枚。同煎去滓。空心服。
大断下丸治下痢滑数。肌肉消瘦。饮食不入。脉细皮寒。气少不能言。有时发
虚汗。由脾胃虚耗。耗则气夺。由谷气不入胃。胃无主以养。故形气消索。五脏之液
不收。谓之五虚。此为难治。要能食者生。及脏腑停寒。脐腹痛。
附子(炮)肉豆蔻(面包煨)牡蛎(秤各一两)细辛(去土蒂七钱半)干姜(炮)白龙骨(研)赤石脂(研)酸石榴皮(醋煮干为度焙干各一两半)高良姜(去芦一两半)白矾(枯)诃子(去核各一两)上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粟米汤下。一方白汤下。无白矾诃子。
加减平胃散
白术浓朴陈皮(各一两)甘草(七钱)槟榔木香(各一两半)桃仁黄连人参阿胶白茯苓(各半两)上为细末。同平胃散煎服。如血多加桃仁。如热泄加黄连。如小便涩加茯苓。如气不下后重。加槟榔。如脓加阿胶。如腹痛加芍药、甘草。如湿多加白术。如脉洪加大黄。四时以胃气为本。久下血则脾胃虚损。血不流于四肢。入于胃以致血痢。
治痢如圣散治一切痢疾无问久新。或赤或白。或赤白相杂。日夜无度。悉能治之
。绍熙壬子浙东提举黄郎中施此药。颇有效验。
当归地榆缩砂仁赤石脂陈皮甘草干姜诃子肉石榴皮罂粟壳(各等分)上为粗末。三钱重作一服。水一盏入乌梅一个。煎至七分。去滓。赤痢冷服。白痢热服。赤白痢温服。年高娠妇小儿皆可服。忌生冷油腻等物。
断痢汤治胸心下伏水。
半夏(一升)生姜(五两)茯苓甘草龙骨(各一两)附子(一两)人参黄连(各三两)大枣(十二枚)上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诸痢及赤白痢不瘥。羸瘦。
用鼠尾草煮汁服。亦可将粥饮调下。一方赤下用赤花。白下用白花。尤佳。
治痢方
用生鸡子一个。连纸一幅。乌梅十个。有肉者。取鸡子白摊遍连纸。日干。折作四重。包撮乌梅。安熨斗中。用白炭火烧。乘烟将尽时。以碗盖覆候冷。研令极细。入水银粉少许和匀。如大人患分为二服。小儿分为三服。不拘赤白痢。空心井花水调服。如觉脏腑微有疏利
元青丸治下痢势恶。频并窘痛。或久不愈。诸药不能止。须可下之。以开除湿
热。痞闷积滞。而使气液宣行者。宜以通之。兼宣利积。黄瘦中满。水肿腹胀。兼治
小儿惊疳积热。乳黄连(去须)黄柏大黄甘遂芫花(醋拌炒)大戟(各半两)牵牛(四两取末二两以上同细末)轻粉(二钱)青黛(一两)上为末。匀水丸小豆大。初服十丸。后每服加十丸。空腹、日午、临卧三服。以通利为度。后常服十五二十丸。数日后得食。久病未瘥除者。
再加取利。利后却常服。以意消息。病去为度。后随症用之。小儿丸如黍米大。或麻子大。
退疳惊热积。不须下者。常服十丸。(昔一人常用。颇能清利头目。宽膈美食。使髭须迟白。
久用亦能黑髭鬓。固牙齿。使迟老。气华于面。而手足阳明经恰贯注之。忧思则气结。而血液不行。燥热拂郁。而血衰不能荣养。故早苍黄鬓白。此药能使阳明气血宜通效。
轻粉粉霜砂(另研)雄黄(研)朱砂信砒巴豆(去皮各一钱)黄丹(三钱)蜡(三钱)上先研粉霜。次旋入砂。研细。下雄黄、朱砂、信砒再研。下丹粉研匀。别研巴豆烂为油。与前药研匀。近火上炙控热。别研蜡软入药匀搓作剂。旋丸小豆大。新水下一丸。小儿黍米大。或止吐泻痢疾。调桂苓甘露散。或益元散亦得。
秘方养脏汤治五色痢经验。
陈皮(去白)枳壳(去瓤)黄连(去须)南木香乌梅(去核各五钱)罂粟壳(去蒂膜蜜炙一两)浓朴(去粗皮姜汁炙)杏仁(去皮尖)甘草(各五钱)上锉散。五色痢黑豆枣子煎服。红痢生地黄、春茶、甘草节煎服。五色久不效。加龙骨、赤石脂、人参芍药一两。
为末蜜丸。乌梅甘草汤下。粟米饮亦可。
乳香散治痢疾重者。数服止。
人参白术当归地榆阿胶(各一两)蚌粉(炒黄)甘草(各一钱)乳香(少许)肉豆蔻(二枚面裹煨)上锉散。每服三钱。以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仍兼服来复丹。
地榆散治大人小儿脾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或因肠胃乘虚
为热毒所渗。下痢纯血。脐腹痛。里急后重。口燥烦渴。小便不利。纯下鲜血。或
先经下痢。不应地榆(炒)干葛(各半斤)茯苓(去皮)赤茯苓(各六两)干姜(炮二两)当归(去苗三两)甘草(炙四两)罂粟壳(蜜炙十二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用温熟水调下。不拘时。
小儿
黑虎丹治痢疾不止者。
用十二月杀的猪胆。可收一百之上。将雄黄豆装入胆内。麝香少许。阴干。看人大小每服五七粒。为细末。如红痢甘草汤下。如白痢生姜汤下。
独神丸治一切赤白痢。不问新久。百药不效者。
(一名独圣丸。)用罂粟壳十两。分作三分。一分生用。去蒂萼及瓤。一分醋炒。一分蜜炙。为末。用蜜丸小指头大。红痢生地黄、春茶煎汤嚼下。白痢乌梅甘草节。但为末二钱。陈米盐梅汤亦效。
一方姜煎。一方用米醋一盏且炙且蘸。候尽色黄为度。焙干。研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入生姜如指面大一块。捶破。煎八分通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