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043 页/共 3614 页
南木香(五钱)地榆(一两)黄连(七钱)青皮(去瓤)赤芍药枳壳(煨去瓤)乳香甘
酸石榴皮散治一切痢。不问赤白。或一日之间一二百行。一服便疏。再二三服
。即愈。
石榴皮陈皮甘草川当归罂粟壳(去蒂瓤各半两)锉散。水用十盏。煎取三盏。
次用下药。
茯苓(七钱)粉草(七钱)北五味子(七枚一作枣子)上为末。将前药汁入此三味。再煎五七沸。去滓。空心服。甚者不过两剂。轻者一剂立效。
治痢如神
乌梅(七个)楮实子(七个)甘草(七寸)杏仁(七枚)米壳(七个)雄黄豆(四十粒)枣
治一切痢。诸治无效。宜服此药。
巴豆(五七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出油)桃仁(二十枚去双仁汤浸去皮尖麸炒黄)杏仁(二十枚去双仁汤浸去皮尖麸炒令黄)朱砂(一分)硫黄(一分)砒霜(一分)麝香(半钱)上同
遇仙立效散治诸般恶痢。或赤。或白。或浓淡相杂。里急后重。脐腹绞痛。或
下五色。或如鱼脑。日夜无度。或噤口不食。不问大人小儿。虚弱。老人。产妇。并
宜服此。
御米壳(去蒂盖炒黄)川当归(洗)甘草(各二两)赤芍药酸石榴皮地榆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渣。空心温服。小儿量岁数加减。以瘥为度。忌生冷、油腻、腥、臊等物。一方赤茯苓。北枣等分。
黑豆散
小黑豆(炒)川楝子乌梅甘草干姜罂粟壳(三个去蒂瓤)上锉散。煎七分。
将纱滤过。澄自然汁。空腹服。
治大人小儿痢疾。
胡椒甘草米壳葱白干枣杏仁竹叶(七片)上咀。水煎服之。神效。
又方治暑毒。湿气下痢。
上用雄黄一味。干蒸研为末。甘草煎汤调服即效。
如圣饮治痢。
槟榔(半两)大附子(半两)甘草(半两)地榆(半两)陈橘皮(二钱去白)上为粗末。每服半两作一服。水一盏半。紫苏茎旧者一二寸。煎至一盏。空心食前热服。留渣再煎。
如泻不止。必多服。屡试皆效。
救命延年。男妇一切重痢。
黄连(六两)干姜川当归阿胶(各三两)上为末。米醋煮阿胶令消尽。量药多少。令醋恰好。不可剩。将药末搜醋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饭饮吞下。
驻马丸主救命延年。治男妇一切重痢。消食止痢。令人强健。及服食未能断谷
者。
以橡斗子啖之。盖橡斗子非果壳。而最益人气。无气而受气。无味而受味。常服最佳。
平补散治痢后不止。手足冷。此药补之。温脾正气。
白术甘草陈皮(各二钱)茯苓木香(各一钱)肉豆蔻(三枚煨)上为末服。
煎药后。则可服盐汤下一钱。日三四服。痢止手足温。食进却住服。
金粟汤治男、妇、室女、小儿一切下痢。不问新久。冷热不调。日夜无度。脐
腹绞痛即痢。肢体困倦。小便闭涩。不思饮食。渐瘦。又治伤生冷。脾胃虚弱。饮食
不消。腹胀肠鸣。泄泻不止。连月不瘥。并宜服之。
陈皮(去白一两一分)车前子(炒四两)干姜(炮二两)甘草(炒)罂粟壳(去瓤蒂蜜炒各半斤)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枣一个。姜二片。煎七分。空心食前稍热服。或饭饮调下亦得。忌生冷、油腻、鱼、、酱等物。
治痢疾
黄连巴豆(去壳各二两)上和炒赤色。分拣各另研为末。以绿豆打糊为丸。粟米大。
作记认。二处各自安顿。巴豆末作一处为丸。黄连末别作为丸。白痢黄连丸二十粒。米汤或米泔下。赤痢用巴豆丸二十粒。井水下。
黄连丸
(一名黄连阿胶丸)
疗痢。无问冷热。并主之。
犀角丸但是痢,服之无不效。
犀角(屑取黑色纹理粗者铲后秤佳)宣府黄连金川黄柏(赤色紧薄者)苦参(多买轻捣)川当归(五物取粉)上等分别捣。捣了秤和为散。空腹烂煮糯米饮和一寸匕服之。日再。忌粘滑生菜油腻。
肠风黑散治营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或饮
酒过度。积热肠间。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
肛门脱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并皆疗之。
败棕(烧)木馒头(烧)乌梅(去核)甘草(炙各二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
水二盏。
治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