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797 页/共 3614 页
露蜂房乱发蛇皮上三味合烧灰。酒服寸匕。日三。
卷二百八十五 痈疽门
痈疽等疮内消法
(附论)夫治病必先求其本。而后治其标。痈疽诸疮。虽发于外。而本乎中热之所出。始觉经络壅滞。气血闷郁。有疮疡之证。则热气初作。营卫未碍。肌肉未肿。肿而未腐之时。特可疏涤风热。
先后迟速
方
黄连独活散治背疽一切恶疮。初发肿甚者。服三四服即消散。
羌活(一钱半)独活(五分)防风(五分)本(一钱半)苦黄芩(一钱半)黄连(五分)当归身(三钱)知母(一钱酒浸洗)生地黄(一钱酒浸洗)连翘(三钱)黄(一钱半)防风梢(半钱酒浸洗)人参(五分)陈皮(五分)苏木(五分)甘草身(一钱一分半用根足炙)黄柏(一钱半)当归梢(五分)桔梗(一钱)泽泻(七分)甘草梢(半钱)汉防己(五分)上咀。只作一服。水一碗。煎至五分。入好酒半盏。临卧服。滓再煎。节续服即瘥。
寒水石膏治一切痈疽发背。热毒猛异。攻肌肉赤色。肿痛不可忍。欲成脓及已成
脓。并风毒热在关节。欲结成痈。便令内消。
寒水石(二两)羊蹄根(一两锉)硝石(一两)丁香(三两)川大黄(一两)白蔹(三分)木香(三分)附子(三分去皮脐)黄连(一两去须)榆白皮(三分锉)莽草(三分)赤小豆(一合)汉防己(一两)半夏(三分)玄参(一两)甘草(一两生锉)上为细散。每用时以生蜜一合。地黄汁一合。旋调以成膏。摊于生绢上贴。干即易。肿消为度。
小犀角丸治肠痈、乳痈、发背。一切毒肿。服之化为水。
巴豆(二十二枚去皮膜必炒出油细研之)大黄(蒸焙一两一分)当归(去芦一两)犀角(三两)栀子(去皮)干蓼蓝黄(去苗)升麻黄芩防风(去芦)人参甘草(炙各吃冷粥止之。不利加至四五丸。初服取快利后。渐减丸数。取微溏泄为度。老少以意加减。
肿消及和润乃止。利下黄水。觉肿处微皱色变即是。消后一切肿皆内消。神验不可论。忌热面、蒜、猪肉、芦笋、鱼、海藻、菘菜、生冷、粘食。
排脓内消散治痈疽发背。活血排脓消毒。红肿内消。
何首乌(一两)当归川芎生地黄川续断(各洗焙)芍药白芷半夏曲藿香叶紫草茸甘草(炙各三钱半)茯苓(半两)上粗末。每服三钱。新水二分。酒一分。姜枣煎服。有热者加灯心。只用水煎服之。
内消散凡是痈疽。皆宜服之。
人参甘草瞿麦(各二两)赤小豆(醋一升浸熬)当归猪苓黄芩(各二两)白蔹薏苡仁黄(各三两)防风(一两)升麻(四两)上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二。常服取瘥。
花蕊石散治痈疽始发未变脓。令内消。
花蕊石(火)黄蜀葵花龙骨(去土涂酥炙研)郁金(锉)胡粉乌贼鱼骨(去甲)草龙胆(去土)栀子仁大黄(锉各一两)上为散。量多少以津唾调成稀膏。敷之。频以唾润。日一易。
瞿麦散排脓止痛。利小便。从小便出毒瓦斯。
瞿麦穗赤小豆当归川芎白芷黄赤茯苓(各半两)辣桂甘草(各二钱半)上末。每二钱半。酒调下。
乳香散治诸痈肿初发。及火灼乳痈。令内消。
乳香(半两)水银粉(一分)黄柏(二两半)白芨(一分)白蔹铅丹大黄(各一两)上为细散。水调贴之。有脓时干掺。
消毒散内消痈疽恶毒。
当归白芷甘草(生)赤小豆紫草茸(各半两)贝母(三两)上为散。每服三钱。
空心温酒调下。日再服。
内消托里散治诸痈疖。
红内消山蜈蚣天名精山慈菇甘草节(各等分)上为散。每服三钱。酒二盏。
煎取一盏服。
牵牛子散治一切痈疽疮疖。肿未穴。先疏通脏腑。
牵牛子(二两一半生一半炒)木香青橘皮(汤浸去白焙)陈曲(炒各半两)上为末。
每服三钱匕。五更初。以生姜茶调下。至天明。通转三两行。自止后。以薤白粥补之。
郑殿选方治痈疽发背。七日前肿痛未溃者宜服。则化脓血恶水自小腑中出。其毒
自消。
栝蒌(一枚)甘草(三寸)乳香(大研)皂角刺(半两去骨取皮)上细末。好酒三升。
银石器内熬至二盏。微温两次服。
大全内消散
(一名羚羊角散)
内消痈疽恶毒。才觉便服。亦治发背。
穿山甲(截片以谷芒糠炒脆三两)当归(半两)甘草(二钱半生)上为末。每三钱温酒调下。一方甘草根浸酒调下。
内消散治疮肿久不愈。
皂角刺皮(一两为末)乳香(研二钱)上为末和匀。每服二钱匕。酒一盏。煎至七分温服。其毒内消。或微利是效。
内消散
(一名小车螯散)
治发背痈疽肿毒。痛苦不可忍者。
车螯(一枚背上紫色光浓者是用黄泥裹定火通赤放冷去泥捣为末)上一味。以栝蒌一枚打碎。用酒一碗。于银石锅内。慢火熬及一盏。滤去滓。入腻粉一钱匕。同以酒调。饭后服之。取下如鱼涎为验。
内消散
(一名穿山甲散)
痈疽恶疮。方萌才觉便服。及治血气凝滞。手足赤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