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积经 - 第 124 页/共 214 页
  
  
   二足世尊慈无等,恒常行慈不暂舍,
  一切世间诸天人,不能测知如来智。
  导师演说缘众生,所谓慈心是善修,
  了知一切诸众生,无有众生及命者。
  我等于此无垢浊,其心清净离疑惑,
  是故于佛胜智慧,应受供者令供养。
  于其十方世界中,求苦毕竟不可得,
  如来无上天中天,说于众生起慈心。
  斯即是其世尊教,我今得解亦如佛,
  是故我于世间解,今得供养应供者。
  既无众生亦无苦,是故无有可救度,
  已得遣除心忧闷,便获欣喜大踊悦。
  如是佛教不思议,我等已得如实知,
  是故我今供养佛,愿得如来无上智。
  佛于诸趣不见苦,涅槃亦复不可得,
  增上弃舍于生死,以此饶益诸世间。
  无苦无趣无众生,亦无涅槃而可依,
  如是得知佛法已,是故我等今供养。
  佛具慈悲及喜舍,转为世间常演说,
  而复不见有众生,得住于四无量心。
  不见有其放逸者,亦复不见不放逸,
  如是知佛教法已,我今供养大导师。
  于身离身无上士,观身毕竟不可得,
  虽然亦非不有说,而说有念失念者。
  善逝常说修学念,所谓观身正念处,
  我等如是知佛法,今得供养救度者。
  世尊观受不可得,以受无有体性故,
  亦复观察于受者,毕竟无其真实性。
  又复观彼修念者,究竟亦复不可得,
  我等如是知佛性,今得供养天人师。
  观心及以心数法,毕竟无体不可得,
  亦复不见有修念,及以正住念处者。
  佛说念与心和合,乐求解脱应修学,
  我等如是知佛教,今得供养正遍知。
  如来不见有诸法,亦复不见修法者,
  大圣所说修习念,彼念亦复性自空。
  复说念与法和合,欲求解脱应当修,
  我等如是知佛法,今得供养一切智。
  念处一尚不可得,何况而复有三四?
  所谓于彼念住处,彼诸念处皆悉无。
  是故真求不可得,毕竟无受苦乐者,
  我等如是知圣教,今得供养佛世尊。
  牟尼所说四正勤,若有比丘专修习,
  斯即能为解脱路,当得出于生死海。
  而无解脱无缚者,无佛无教及菩提,
  然复不坏假名用,是故我今供大圣。
  佛说四种如意足,胜妙安隐解脱道,
  寂静诸根众生辈,修行此道得涅槃。
  如意及足修行者,真实观察不可得,
  而非断绝示有作,智慧境界不可见。
  如是世尊教法中,我等于此皆悉知,
  其心清净无垢秽,皆得远离诸疑惑。
  以斯即为上供养,供养堪受胜供者,
  是故妙智无伦匹,我今悉得修供养。
  世间解者说五根,出世能趣解脱道,
  慎莫放逸常勤修,是为趣向涅槃路。
  无根及以修根者,亦无解脱及脱者,
  我等于此悉无疑,是故今得供养佛。
  导师所说五种力,非邪能趣涅槃城,
  此能尽灭烦恼缚,令诸缚者得解脱。
  彼诸力体性自空,烦恼及佛皆亦无,
  我等于此无疑虑,是故今得供如来。
  大仙所说七种善,菩提分法最胜道,
  能解一切众生缚,趣向涅槃大正路。
  无有系缚及解脱,亦无受缚得脱者,
  我等于斯无疑惑,是故今得供养佛。
  世尊说此八正路,显示一切诸群生,
  是诸烦恼苦之本,修学圣道能断除。
  斯等二法离对治,所谓圣路及烦恼,
  诸天于此悉无疑,故今供养应供者。
  修奢摩他及舍那,斯道能尽诸苦边,
  令受诸苦习气垢,世尊旷劫已荡除。
  奢摩他及舍那果,是等一切皆悉空,
  天众于此离疑网,是故我等今供养。
  佛说不净治贪欲,慈心对治于瞋恚,
  毗婆舍那痴对治,如来显示诸众生。
  斯皆无作无暂停,是故无垢亦无净,
  我等于是悉无疑,常乐供养大导师。
  如来所说十不善,斯等名之为业道,
  杀生偷盗及邪淫,妄语两舌与恶口,
  绮语贪欲及瞋恚,最后第十名邪见,
  佛说此等为不善,是诸众生恶业道。
  既无众生亦无害,自余九业亦如是,
  无有对治诸善恶,以彼自性空寂故。
  然复非无十力教,以其不坏法体性,
  我于佛慧亦不疑,是故今供无上智。
  若有修此如来法,是人即为真佛子,
  彼人处处皆受乐,恒常远离诸苦恼。
  如是善逝胜智慧,安隐引导诸群生,
  我等于此离疑心,今悉供养应供者。”
  尔时,遍净诸天偈赞佛已,咸皆默然,却住一面。尔时,世尊见彼天众默然而住,及知彼天深信心已而现微笑。尔时,慧命马胜以偈问曰:
  “今佛世尊最胜智,为利世间现微笑,
  十力世雄超一切,而能化伏诸大众。
  善解诸法大导师,所现微笑非无因,
  心无所乏世间解,唯愿解说微笑义。
  此诸大众皆一心,无其乱想住正念,
  喜心瞻仰功德山,唯乐听闻恭敬住。
  于佛自在大论师,若得闻说必欣喜,
  善解诸法决定智,当得作佛导群生。
  若人于佛生净信,必成大智世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