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033 页/共 3614 页
取羊角一枚。用白矾末填满。烧为灰。研为散。每食前。新汲水调下二钱。
针头丸
(出危氏方)
治夏月水泻不止。
以大巴豆一粒。去壳。针刺定。灯上烧存性。研细。用蜡如小豆大蘸此。亦灯上炙令熔。
丸
治水泻无度。
用干姜末粥饮调下立效。
治暴水泻不止。
(出海上方)用肉豆蔻三枚。用湿面裹定。慢火内煨令面焦。去面研为末。只作一服。陈米饮调下。
食前服之。神效。
治水泻
用生姜一块。连皮切作二片。入明矾一铜钱大。将纸包裹。以文火煨熟。沸汤井水合一盏。嚼烂姜。汤送下。一方服理中汤加肉豆蔻、良姜。水一盏半。姜三片。煎至七分。食前服
肚蒜丸
(出危氏方)
治水泻。丁必卿云。渠每遇五更必水泻一次。百药无
效。服此遂安。
用猪肚一枚。净洗去脂膜。入大蒜在内。肚满为度。煮之。自晨至晚。肚蒜糜烂为度。
杵成膏子。入平胃散同杵。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或米饮空腹服。
玉霜丸
(一名缚虎丸出圣济总录)
治水泻。小腹疼痛。
茱萸丸
(一名茱萸汤)
治水泻不止。
如神散治白痢如神。
麻叶(五月五日采阴干乃今人用作布者之麻)上杵细罗为末。每服二钱。冷水半盏。
调下。空心服。不要吃热物。令人闪倒。只吃冷凉物也。若大人病重者。服二钱半。此方治白痢大效。
梅枣汤
(出护命方)
治水泻不止。
枣子(大者十枚)罂粟谷(一枚)乌梅(十个)上锉为粗末。每服二钱。以水一盏。
治水泻并赤白痢。
(出十便良方)草乌(大者一两半)上将一半烧灰。一半生用。为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
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水泻井花水下。并宜服后忌腥臊热腻生冷之物。
针头丸
(出杨氏家藏方)
治水泻积痢。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烧留性)巴豆(四十粒去壳烧存性此二字别研)草乌头(二钱烧留性)百草霜(四钱)上为细末。酒煮蜡一两和丸。芥子大。每服五丸。小儿三丸。
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赤白痢甘草干姜汤下。水泻米饮下。食前服。
茯苓汤
(试验方)
治因伤冷饭。水泄。一夜约走十行。变作白痢。次日其痢
赤白。腹中茯苓(六分)泽泻(一钱)当归身(四分)苍术(二分)生姜(二钱)肉桂(五分)猪苓(六分)甘草(半钱炙)升麻(二钱)芍药(一钱半)黄芩(三分生用)柴胡(二分)上
治水泻。肠虚烦热。
(出本草方)以林擒实生食之。
卷二百八 泄痢门
飧泄
(附论)夫内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又曰。久风为飧泄。夫脾胃土也。其气冲和。以化为事。今清浊交错。风邪之气。得以干胃。故冲气不能化。而食物完出。夕食谓之飧。以食之难化者。尤在于夕。故食不化而泄出。则谓飧泄。此俗所谓水谷痢也。脾胃交济。所以有水谷之分。脾气虽强。而胃气不足。故饮食下咽。而大腑之飧泄也。治法用二神丸。破故纸。
肉豆蔻。修合。或不换金正气散。吞安肾丸主之。盖脾胃之气交通。则水谷自然克化。此所谓妙合而凝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