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067 页/共 3614 页
龙骨赤石脂浓朴猪皮地榆阿胶(各等分)上捣罗为散。每服二钱。陈米饮调下。
铅丹丸治赤白痢腹痛不止。
铅丹(半钱)丹砂(二钱)巴豆(去核)乳香(一钱)杏仁(七枚)砒霜(半钱)上研令匀
黄连丸治赤白痢。里急后重。
黄连龙骨地榆诃黎勒赤石脂(各半两)草豆蔻(一分)上捣罗为末。水浸炊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空心。日三服。
妙应汤治大小赤白痢。
罂粟壳(七枚)乌梅(三个)甘草(切小寸)大枣(七个)生姜(七大片)薤菜(一斤)上为锉散。都作一服。用水二大碗。煎至一碗。去滓。得一碗稍热服。不计时候。分作三服。
小儿量大小加减服之。
枳壳散治赤白痢。冷热未调。下痢不止。
枳壳(三分)甘草(三分)浓朴(三分)自死椿根(三分)地榆(三分)紫草(三分)上捣细罗为散。每服十丸。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二钱。
秘传斗门方治八种毒痢。脏腑撮痛。脓血赤白。或下瘀血。或成片子。或有五
色相杂。日夜频并。兼治噤口恶痢。里急后重。久渴不止。全不进食。他药不能治者
。立见神效。
黑豆(十二两)干姜(四两)罂粟壳(炒半斤)地榆甘草(各六两)白芍药(三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同煎至七分。温服。
干姜汤疗卒大注。及赤白滞下。困笃欲死。肠已滑。
干姜(二两)黄柏石榴皮(各一两)阿胶(二两半)渍豉(一升)前胡(四两)上锉为散
诃黎勒丸治赤白痢。
诃黎勒诃子芜荑黄连陈橘皮(汤浸)上等分为末。用浆水粟米饮和丸。如梧桐子大
甘草汤治赤白痢疼痛不止。
甘草地榆当归黄连芍药(炒各半两)上细锉。每服三钱。浆水一盏。煎取六分。去
龙骨黄连丸治赤白痢。
龙骨黄连白石脂(各一两半)胡粉白矾(各一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日三。
黄连散治赤白痢。
黄连(一两)木香(一两)丁香诃黎勒皮干姜(各半两)上为散。每服三钱。
陈米饮调
甘露丸治赤白痢。肠风脏毒。酒积下血便血。皆治之。
舶上硫黄(一两)硝石(一两)白明矾(半两)滑石(半两)飞面(四两)上为末极细。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丸。用新汲水送下。肠风脏毒便血。
一服奏效。远年者不过三日除根。
浓肠汤治下痢赤白。
罂粟壳(八两)地榆(六两)白术紫苏叶木瓜干(各三两)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二个。煎七分。去滓。空心服。
乳香丸治赤白痢疾。
乳香(一钱)没药(一钱)丁香(五十粒)胡椒(五十粒)巴豆(十五粒)上为细末。
面糊为丸如绿豆大。大人用七丸。中人五丸。小儿三丸。赤痢蜜水下。白痢生姜汤下。赤白痢生姜汤蜜水汤下。泻不止米汤下。
透红丹治赤白痢疾。诸般泄泻。
江子(去壳油)杏仁(四十九粒)黄丹(一两)信(一钱半)黄蜡(一两)上为末。黄蜡熔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红者甘草汤下。白者干姜汤下。赤白痢甘草干姜汤下。五色痢。楮叶、艾叶、丁香煎汤下。
鹿茸散治下青黄赤白黑五色。
上用鹿茸炙、石榴皮、干姜各二两。枣核中仁七枚。赤苏如三指。烧成灰。五物下筛。
先食。后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不数者可五六服。沸汤调下。
阿胶散治赤白痢腹中痛。时作寒热。
阿胶(半两)甘草(半两)附子(一两)黄连(一两)当归(半两)上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乌梅散
(出圣惠方)
治赤白痢行数不减。时或口干发渴。
乌梅肉(半两)黄连(三分)干姜(半两)诃黎勒(三分)白矾(半两)上捣罗为末。每服
木香汤治赤白痢不瘥。疼痛不可忍者。
黄连木香干姜(各一分)乳香(半两)
四神散治赤白痢。后重疼痛。
黄连当归黄柏干姜(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乌梅三个。泡汤调下。
空心服。一方为散。乌梅煎服。水泻等分。赤痢黄白痢。加干姜。后重加黄连。腹痛加当归。
治赤白痢腹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