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069 页/共 3614 页
百草霜(半两)巴豆(一分)杏仁(一分)上用巴豆、杏仁二味。各于麻油灯焰上烧灰存性。同三味和匀。用酒蜡二钱熔开。和成剂。旋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血痢甘草汤下。
白痢干姜汤下。如要定转。用枣汤七枚。卫生家宝方。不用酒。丸如芥子大。每服三丸。水泻井水送下。黑痢乌梅汤送下。
艾连汤治痢不问赤白。
上法煎令有味。温冷任下。数服即愈。
夺命丹治远年久日赤白一切痢。
丁香(四十九粒)巴豆(四十九粒)杏子(四十九粒)上捣为泥。用净黄蜡化开。
作一块收之。如用时。每服三七丸。每丸如梧桐子大。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姜汤下。赤白者。甘草姜汤下。空心服。忌一切荤腥油物。
三神丹治赤白痢疾。
巴豆(七个)乌梅(一个)肉豆蔻(一个)上用黄黍米酒浆浸二宿。饭上蒸米熟。
同药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红痢黑豆汤下。赤白痢甘草汤下。白痢米汤下。露过一宿。面东立服之。不过妇人手。
橡实散治赤白痢日夜不止。
橡实(一两)酸石榴皮(一两)黄牛角腮(一两)上为细末。粥饮调下二钱。日三。
肉豆蔻散治赤白痢。
诃子(四个)木香(一钱)肉豆蔻(六个)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调下。
空心。日进三服。
石榴皮散治赤白痢。日夜行数不减。
醋石榴皮(一两)龙骨(一两)诃黎勒(一两)上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
粉霜丸治赤白痢诸药不效。
粉霜(二钱)腻粉(一钱)砒霜(一钱)上同研。以烧饭和丸如黍米大。空心以冷水下三丸。
黄丹丸治赤白痢。
黄丹(一两)白面(半两)巴豆(九枚)上以水一大盏调搅。候澄清。倾却上面者。用底下稠者。丸如绿豆大。每服以冷水下三十丸。
二霜丸治赤白痢服药过度。未得全减。宜服此方。
砒霜(半两)粉霜(半两)巴豆(一分)上药同研令细。以糯米和丸如粟米大。
空心冷粥饮下一丸。
猪膏煎治赤白滞下。
清酒(五合)煎成猪膏(三合)上缓火煎汁沸。适寒温。顿服之。取瘥止。
变化丸治赤白痢腹脐痛。日夜无度。脓血相杂。里急。及治肠风下血。亦量脏
气冷热用之。
吴茱萸黄连(等分)上各拣净。共享酒浸透。却择出。各自焙干。各自研为末。各自为丸。如梧桐子大。赤痢用黄连丸。甘草汤下。白痢用茱萸丸。干姜汤下。每服三十丸。
赤白痢相杂。各十五丸。用甘草、干姜汤下。一方为末。米饮调下。加当归。此方浙西何山纯老。以传苏韬光云。数十年救人无数。人多求方。不敢轻授。恐以其药品之微而忽之。韬光每以救人。甚效。洪氏亦有修制。汤使少异。
治白痢
罂粟汤加白术(半两)上将白术分作二分。罂粟汤全贴。只作一服煎。入白术一半。
服毕
治心肚痛。血刺腹痛。下痢赤白。
上用生姜和皮切十片。好蜡茶二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热服。一方。赤痢用蜜同煎。食前服。名姜茶散。
粟壳丸治赤白痢。并脏腑等疾减。将字之女。服之有验。
罂粟壳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好鸡头子大。每服十丸十五丸。赤痢甘草汤。白痢干姜汤。
泻
姜墨丸治赤白痢下数十行。老人病弥佳。
上用干姜好墨各五两筛。以醋浆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四十丸。米饮下。
日夜可六七服。如无醋浆。以醋入水解之。令其味如醋浆和之。
加减姜黄丸治冷热赤白痢泻血。
姜黄黄连上等分。各捣罗为末。各用水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阴干。两处收贮。
白痢冷泻。每服干姜三十丸。黄连十五丸。同用温米饮下。赤痢泻血。黄连三十丸。干姜十五丸。亦用米饮下。赤白相杂。黄连、干姜各二十丸共服。同用米饮下。空心食前服。未愈加丸数。取瘥为度。一方用白酒一升半合。煎令可丸。服三十丸。一方治卒下痢。用黄连、生
妙功散治赤白痢。脐腹疼痛。肠滑后重。
大黄(半两)莨菪子(一两)上捣罗为散。每服一钱。米饮调下。食前。
万灵汤治赤白泻痢。腹脏疼痛。里急后重。并治疝气。
罂粟壳(半斤)甘草(一两)上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临卧空腹温
乌金丸治赤白痢。止泻。
巴豆(二十一枚)大枣(二十一枚)上每一枚枣。入巴豆一枚。烧令烟出绝。以器覆之。后捣研为细末。更入轻粉二钱。黄连末三钱。烧陈粟米饮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