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073 页/共 3614 页
贴脐上下。以帛系之。如觉大热即以水衬之。药干再以水湿。其热如初。可用四五次。
硫黄熨法
(出仁存方)
治一切虚寒下痢赤白。或时腹痛。肠滑不禁。心腹极
冷。
硫黄(半两)蓖麻子(七粒)上为末。每用二钱。填入脐中上下。以衣服盖定。熨斗盛火熨
温脾汤
(出肘后方)
治脾胃中冷结实。头痛壮热。但若不痢。或冷滞赤白如
鱼脑。脾气不足。虚弱下痢。止上下出。
人参干姜附子(各二两)大黄(三两)上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半。分为三服。忌猪肉、冷水。一方有甘草。
浓朴汤治脾胃冷。服温暖药不止。乃服此药。
浓朴(四两)桂心(二两)枳实(三两)生姜(五两)上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相去五里久。不过五剂。忌生葱。
驻车丸治赤白痢腹痛。
香连丸治赤白痢。
治赤白痢。三将军方。
黑豆(一合半)米壳(十四个)姜(二块)上三味同水二升。煎至一升。温服。
去滓。
再以水一升。煎滓至半升。如服尽未效。别用煎药加大枣五个。诃子三个。生纸裹煨。煎服。
切
豆蔻丸治脾胃虚弱。脏腑频滑。下痢赤白。
木香赤石脂干姜砂仁浓朴肉豆蔻(以上各等分)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神仙断下丸治三色痢。
净黄连(一斤)南木香(五斤)上二味锉。用水一斗五升。银石器内煮干。分作三处。
赤痢用黄连为末。神曲打糊丸如梧桐子大。名黄连断下丸。白痢用木香为末。神曲糊丸。名木香断下丸。赤白痢木香黄连末。神曲糊丸。各件每七十丸。米饮空心下。小儿丸如黍米大。
加
必效饮子治久新赤白痢。浙东帅赵侍郎子和。任子年年施此药。
白术甘草罂粟壳(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个。
治赤白痢及水泻最效。庐州合肥唐主簿方
破故纸(二两)罂粟壳(四两)上二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化开。姜一片。枣一个。煎取七分。如小儿分作四服。
软红丸消虚积。治冷热不调下痢赤白。脓血相杂。
乳香硼砂(二味各一两七钱)续随子(四十九枚)蝎(三钱)朱砂(一钱)巴豆(三十个)粉霜腻粉黄丹黄腊(四味各半两)上为细末。于瓷器内熔蜡成汁。
入麻油半茶脚许。后入余药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丸。乳香汤下。小儿如黄米大。每服一丸。乳香汤下。食前。
万应丸治久挟积滞。因伤生冷遂作痢疾。或赤或白。经久不瘥。
内炙丸治肠滑胃虚。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脐腹痛。
高良姜(四两)肉桂当归茴香干姜肉豆蔻(各二两)半夏(一两)附子(一两)上
十金散治赤白痢昼夜无度。服之立瘥。
黑豆(五文)绿豆(五文)人参(十五文)甘草(五文)陈橘皮(五文)糯米(三文)紫苏(三文)灯心(五文)良姜(五文)罂粟壳(二十文)上二豆捶破。水一大碗。同诸药煎一盏半。入熟蜜少许。去滓。通口服。不拘时候。噤口如肠溃者。
只两服。传于临汀学正赖简敬仲。赖得于赵守兼善。兼得之余丞相。神效难言。
百灵汤治赤白痢。
罂粟壳陈皮木通乌梅甘草黄连上六味各等分。锉如豆大。每服三大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二个擘破。沙罐内慢火煎至八分。去滓。放瓷器碗内。上面封口。用湿纸两重盖覆。不可令灰入腹。药后且忌口。温人郑元升云。近日患病。血痢之间数十次。
窘不可言。有客惠药两服而止。医者云。全是木通作效。而本草却不云治泻痢。只是通利九窍血脉关节。盖人患泻痢。只缘水谷不分。若水道利。则谷道燥矣。其理甚明。
二灵散治赤白杂痢困重。
益母草陈盐梅上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白痢干姜汤下。赤痢甘草汤下。速效。
木瓜散治赤白痢。
木瓜车前子罂粟壳(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延寿饮子治远年近日赤白泻痢。
木香(一两)黄(四两)御米壳(八两)甘草(二两)当归(二两)青皮(二两)诃子(四两)上各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忌生冷、鸡、鸭、油腻等物。
神功饮治泻痢赤多白少者。
罂粟壳(十四个)甘草(三寸)生姜(一块)橘皮(一两)黑豆(一百二十粒)上用水二碗香参散治营卫俱虚。脏腑不调。泄泻不止。痢赤白。日无度。腹内疼痛。饮食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