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313 页/共 3614 页
食减少。日渐瘦弱。
天仙藤鳖甲(醋炙)香附子(炒去毛)桔梗(去芦)前胡(去苗)秦艽青蒿(各一两)乌药(半两)甘草(一两)川芎(二钱半)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食后服。
柴胡梅连散
(一名前胡散出瑞竹堂方)
治骨蒸劳。久而不痊。三服除根。其效
如神。及五劳七伤。虚弱皆治。
胡黄连柴胡前胡乌梅(各三枚)上罗匀。每服八钱。童子小便二盏。猪胆一个。
猪骨髓一条。韭白半钱。煎至一盏。去滓。无时服。
治骨蒸
(出危氏方)有人患劳瘵两年。诸药不效。一日无肉味。其腹痛不可忍。又恐传染。移在空房。候其自终。经二三日。病者腹痛。气息将绝。思肉味之美。忽有人惠鸡子三枚。其病患俯仰取火。
低头取瓦铫煎熟。吹火屡燃屡灭。鼻中如有碍。将熟间。忽嚏喷一声。有红线一条。自鼻中出。牵抽约二尺长。下瓦铫中。病患知是怪物。即用碗覆铫。尽力烧火不住。其铫欲裂。
方住火。开铫视之。乃是小虫一条。头目皆具。已死。如铁线样。即以示其家人。后弃之于江。其病即安。
地仙散
(出危氏方)
治骨蒸肌热。一切虚劳。烦躁。生津液。
地骨皮(二两)防风(去芦一两)甘草(半两)麦门冬(去心一两)上锉散。
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煎。不拘时候服。
香豉饮
(出圣清细录)
治骨蒸肿气。每至日晚即恶寒壮热。颊色赤。不下食。
日渐瘦。
香豉(一分)生地黄(一两)葱白(三茎)上细锉。相和。以童子小便二盏半。
浸一宿。
平旦煎至八分。去滓。分温二服。空腹日午服。一方有甘草。炙二两。
青蒿丸
(出圣惠方)
治骨蒸体热。发渴。寒热。宜服。
青蒿(一斤取叶曝干捣罗为末)桃仁(一斤汤浸去皮尖麸炒令黄研烂)甘草(五两生捣罗为末)上以童子小便三斗。于瓷瓮中盛。于糠火上煎。令如稀饧。却倾于铜器中。下诸药。又于糠火上煎。以柳木枝搅之。看稀稠得所。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以粗疏布袋盛之。每日空心温童子小便下三十丸。日晚再服。
大黄丸
(出圣惠方)
治骨蒸劳。两胁下有闪癖。渐上攻心。食少或不消化。腹
内积聚不散。
川大黄(二两锉碎)鳖甲(三两涂醋炙令黄去裙)上为末。以酾醋二升。入铛中先煎令稠。下药末更煎之。以柳木枝搅。勿住手。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宜空腹及晚食前以粥饮下九丸。渐加至十丸。以溏利下脓血烂肉为度。唯得食煮饭。葱煎汁下生姜而已。此外不得食之。老小以意加减。忌苋菜。
治骨蒸劳。心烦不得眠卧
(出本草)用酸枣仁二两。水二大盏半。研绞取汁。下米二合。煮粥候熟。下地黄汁一合。煎煮过。
不计时候食之。
天灵盖丸
(出圣惠方)
治骨蒸劳。颜色憔悴。不思饮食。四肢急强。翕翕发
热。宜服此方。
人头骨(三大两炙)射干(一小两)上捣筛和。更捣一千杵。丸如梧子大。一服七丸。
日再服。以粥饮下。若胸前青筋出者。以针刺。看血色未变黑者。服药七日。必瘥。每日午时。更服后丸一服。
皂荚丸
(出圣惠方)
治骨蒸传尸鬼气。
取皂荚并树白皮及棘刺。五七片。各烧为末。水淋取汁。更于灰上再淋。如此三五遍。
即煎霜成。取二两。入麝香三分同研。用软饭和丸。如小豆大。每服空心以温酒下七丸。泻下劳虫即愈。如未利。即加丸数服之。以利为度。
黄瓜丸
(出圣惠方)
治骨蒸劳热。皮肤干燥。心神烦热。口干小便赤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