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311 页/共 3614 页
多忘。失白茯苓(去黑皮)麦门冬(去心焙)款冬花独活(去芦头)槟榔(锉各六两)桂(去粗皮)防风(去叉)防己(各五两)甘草(炙四两)枳壳(去瓤麸炒四两)地骨皮(去土十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以水二盏。先煎山泽银取水一盏半。入药并生姜半分切大枣三枚擘破。同煎。取一盏。去滓服。早晚各一服。
乌梅丸治诸骨蒸久不瘥。
乌梅肉(炒)知母(焙各一两)鸡舌香紫菀(去苗土)赤芍药大黄(蒸三度焙)黄芩(去心)细辛(去苗叶各一两一分)桂(去粗皮)白矾(枯)栝蒌根(焙各半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米饮下二十丸。日二。一方有鸡骨。无鸡舌香。
犀角丸
(出圣惠方)
治骨蒸劳疾。羸瘦。晚即面赤。手足酸疼。口干肚热。
犀角屑(一两)獭肝(一两微炒)柴胡(一两去芦头)地骨皮(一两)鳖甲(一两涂酥炙令黄去裙)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一两去芦头)柏脂(一两)黄(一两锉)甘草(一两生用)天灵盖(一两半涂酥炙令黄)上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温童子小便下三十丸。忌炙爆热面苋菜。
麦煎散治少男室女骨蒸。妇人血风攻注四肢口臭。肚热盗汗。
赤茯苓当归干漆(生)鳖甲(酥炙)常山大黄(煨)柴胡白术生地黄石膏(各一两)甘草(半两)上为末。每服三钱。小麦五十粒。水煎食后卧时服。若有虚汗加麻黄
骨蒸之候。男子因五劳七伤。或因肺壅。或因瘴疟之后。宿患癖。妇人因产后虚
劳。漏汗寒热。或月闭不通。无问男子妇人。病后余热不除。或为劳复。小儿闪癖。其
病并缘此十候所致。因渐瘦损。初着盗汗。即寒热往来。渐加咳嗽。后面色白两颊赤如
胭脂色。团团如钱许大。左卧即右出。若唇口非常鲜赤。则热重若加吐痢百无一生。服
此仍得不着后人。
青葙子(六月六日采)知母黄连(去毛)大黄栀子仁栝蒌常山葳蕤苦参皮(各二分)甘草(炙)蜀漆(各五分洗)上捣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五丸。
渐加至
龙胆丸治骨蒸热劳。羸瘦。面色痿黄。呕逆上气。烦闷短气喘急。日晚便剧。
不能饮食
。
柴胡汤治骨蒸热劳。
柴胡(去苗一两)胡黄连(半两)紫菀(去土)知母(各三分)鳖甲(小者半斤小便浸一宿醋炙)天灵盖(醋炙一两)秦艽(去苗土一两)甘草(炙黄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一两)地骨皮(三分)上粗捣筛。每服二钱。水一盏入青蒿。少许同煎。至七分。露天处安一夜。平旦去滓。空腹温服。
龙胆丸治骨蒸身热。手足烦。心中躁。羸瘦。渐渐不食。
龙胆(一两一分)黄连(去须)黄柏(去粗皮炙)大黄(锉微炒)赤芍药人参山栀子仁甘草(炙各一两)黄芩(去黑心三分)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食后米饮下十五丸。日午再服。一方无大黄。
麦门冬饮治心蒸心中烦躁。手足热疼。欲露其体。惊悸怵惕。咽干虚渴。面色痿
黄。失前忘后。妇人血气衰弱。传此疾。
麦门冬(去心焙干二两)白茯苓(去黑皮)人参龙脑远志(去心各二两)甘草(炙一两)防风(去叉)地骨皮(去土各三两)羚羊角(镑末一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
以水二盏入山泽银一分。枣二枚擘破同煎。取一盏。取滓。分温二服。若大患烦热燥渴者。
入淡竹沥一合。煎服。若曾经吐血亦治。
天灵盖饮子
(出圣惠方)
治骨蒸。四肢疼痛。筋脉拘急。寒热进退。发作如
疟。日渐痿黄。
天灵盖(半两涂酥炙微黄捣为末)鳖甲(半两涂炙醋微黄去裙捣为末)知母(半两)桃仁(一十枚去皮尖双仁汤浸麸炒微黄)柴胡(半两去苗)青蒿(半两)甘草(一分生用)豉心(半合)葱白(二茎并须)上细锉。拌匀。用童子小便三大盏。从午浸至日入。五更煎取一盏。去滓。食前分温二服。服讫衣盖卧。至日出。良久审着手十指节间。有毛如藕丝。
烧之极臭。毛色白者。必瘥。黑者难救。忌苋菜。
生地黄饮子
(出圣惠方)
治骨蒸身劳烦热。四肢疼痛。小便赤黄。宜服。
生地黄(二两)柴胡(一两去苗)葱白(五寸切)香豉(半两)甘草(半两生用)生姜(半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地骨皮(半两)赤芍药(半两)上细锉。和匀。每服五钱。以童子小便一大盏。入桃柳嫩枝各一握长七茎。散豉五十粒。生姜半分葱白三茎。煎至七分。去滓。食前分为二服。忌苋菜。
桃枝饮子
(出圣惠方)
治骨蒸劳瘦。体痛烦热。宜服。
嫩桃枝(一握长茎七寸)柳枝(一握长茎七寸)豉心(半合)甘草(三分生用)生姜(半两)葱白(一寸七)韭白(三茎)青蒿(二两)上细锉。以童子小便二大盏。煎至一大盏。
三分
铁粉丸
(出圣惠方)
治骨蒸劳。体瘦寒热。宜服。
铁粉(二两)獭肝(一具微炙)安息香(三分)鬼督邮(一两)白术(三分)木香(二分)柴胡(一两去苗)胡黄连(二分)上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二十丸。
鳖甲猪肚丸治骨蒸唇红颊赤。气粗口干。遍身壮热。或多虚汗。大肠秘涩。小便
赤黄。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