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047 页/共 3614 页
罂粟壳(五粒蜜炒)乌梅(半个)甘草(半寸)干姜(一块煨)酸石榴皮(一小片)上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半。温服。不拘时。白痢不用甘草。赤痢不用干姜。
赤白痢根据此方服之。
治酒痢痢成。骨立不食但饮酒。有年矣。与麝香一两止。盖麝能去酒毒。
真人养脏汤
(出百一选方)
治一切痢。
丁香肉豆蔻(面裹煨去面)木香当归(洗去芦)白茯苓(去黑皮)罂粟(去蒂炙)人参(去芦各一两二钱半)拣草(一两炙)乌梅肉(一钱半)酸石榴皮陈皮(去白)赤芍药黄连(去须)白芍药浓朴(去粗皮炒姜汁制)干姜(炮)阿胶(蛤粉炒)地榆诃子(炮去核七钱半)上碾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八分。
去滓通口服。食前两服。滓再作
神应丸
(余居士选奇方)
治脾胃气虚。冷痛下痢不止。
浓朴(汁三分)川当归(四分)枳壳(八分)矾(八分)干姜(十分)缩砂(六分)赤石脂(五分)黄连(四分)龙骨(十分)附子(十分去皮脐尖)诃子(七分)五味子(七分)茯苓(六分)人参(六分)上捣末。醋醪丸。梧桐子大。
空心橘皮汤下三十丸。日可三服。凡食粘物。及冷物酒面则泻痢。往往气膨。胸膈满闷。微痛则溏泻。或五更初则下泄。
但则有此状者。并宜根据此方服立效。
止痢法
(广南四时摄生方)肉豆蔻(一枚)诃子(三枚炮去核)上为散。每服一钱。空腹米饮调下。
不换金散
(出十便良方)
治痢。
新罂粟壳(一两白痢炙赤痢蜜涂炙赤白痢半炙半蜜炙)甘草(一钱白痢炙赤痢生赤白痢半炙半生)陈橘皮(半两不去瓤白痢炙赤痢焙赤白痢半炙半生)上为细末。每服三钱。
用百沸汤调。
治痢连萸丸。
(出十便良方)黄连吴茱萸(各二两)上如常法。拣洗焙干。黄连锉如寸断。同一处炒候香熟。分为三。各用醋糊为丸。梧桐子大。若小儿则绿豆大。患赤痢则服黄连。白痢服茱萸。赤白则并服。赤先白后。则先黄连而后茱萸。赤多白少。则三分黄连。一分茱萸。反是亦如。每服五七十粒至百粒。服之以愈为度。陈米饮下。大率茱萸治白。黄连治赤。黄连用鹰爪者。
鹿角散
(出十便良方)
治七八十老人。患积痢不断。兼不能饮食方。
上党人参(四分)鹿角(去上皮取白处作末炒令黄秤二分)上二味捣筛为散。平旦粥清饮服
观音散
(出十便良方)
治男妇小儿痢。
木香(一块方一寸)黄连(半两)上二味用水半升。同煎干。去黄连。只薄切木香。
焙干为末。分三服第一橘皮汤下。第二陈米饮下。第三甘草汤下。此方徐君景纯传。妇人患痢将死。梦中观音授此方。服之遂愈。
治痢疾神效粟饮子。
(出华佗中藏经)丁香(五枚)罂粟壳(五个炙黄)甘草(一寸炙)肉豆蔻仁(一枚)乳香(一皂子大)上咀。以水一碗。煎半碗温服。
加味除湿汤
(出危氏方)
治一身尽痛。重着浮黄。下痢如豆汁者。
半夏曲浓朴(去粗皮姜汁炒)苍术(各一两炒)藿香叶(五钱)陈皮(炒)茯苓(各五钱)粉草(五钱)官桂木香(各三钱)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二枚。煎服。空心。仍以五苓散兼服。利其小水。
顶礼散
(出卫生宝鉴方)
治阴阳相搏。真气失守。上盛下寒。便痢不禁。先
宜固其肠胃。
草果子(一分)白术白茯苓(半两)诃子(一分)陈皮(一分)木香(一分湿纸裹煨)白扁豆(生姜自然汁煮去皮炒一分)罂粟壳(蜜蘸慢火炙七次一钱半)上同为末。每服五钱。浓煎粟米饮一大盏。同药煎七分。空心温服。
茱萸如圣丸
(出卫生宝鉴)
治脾寒脏寒。腹疼肠滑下痢。
吴茱萸(一两去梗)黄连(七钱半微炒)罂粟壳(去蒂瓤净用一两火炙)诃子(去核半两)川浓朴(去皮半两姜制微炒)白芍药(半两)肉豆蔻(半两用湿纸裹火煨熟)上为末。醋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粒。用米饮下。如白痢干姜汤下。赤痢甘草汤下。
赤白痢甘草干姜汤下。俱食前服。
百岁丸
(出卫生宝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