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2059 页/共 3614 页
附子(一两炮)陈橘皮(一两)干姜(半两炮)白术(三分)桂心(半两)当归(半两锉)龙骨(三分)浓朴(一两)上捣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
神曲丸治磨积。止泄痢心腹冷痛。
神曲(一两半)干姜官桂白术当归浓朴人参甘草(各半两)上为细末。
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或淡醋汤下。空心食前。日二服。发时不时增数。
附子汤治冷痢赤白及滞下。
附子(炮半两)黄连(炒一两)阿胶(三分)甘草干姜浓朴赤石脂(各一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服。空心。日三服。
熟艾汤治冷痢洞泄。
熟艾附子(炮各半两)黄连(一两)阿胶(三分)甘草干姜赤石脂(各半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日三。
白头翁汤疗寒急下及滞下。
白头翁干姜(各二两)甘草当归(各一两)黄连秦皮(各一两半)石榴皮(一两生一两熟)上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为四服。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
干姜丸
(出肘后方)
疗冷痢。
曲末干姜(各六两)当归(末三钱)浓朴人参阿胶(各二两)甘草(炙一两半)上捣筛为末。以水一大升。煮胶令消。煎取半合。药丸之如小豆大。曝干。一服取六七十丸。微以水湿。以干面拌丸。令着面上浓薄匀调。先煮一升汤。令极沸。下药即将出匙抄取。及暖吞之。日三夜一则止。
诃黎勒汤治冷痢。
诃黎勒高良姜芍药枳壳白茯苓(各半两)浓朴(三分)上咀如麻豆大。
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日三。如腹胀加人参半两。
甘草半两炙。
诃黎勒汤
(出王氏博济方)
治脾胃虚冷。下痢滑泄。不思饮食。和一切冷
气。
诃黎勒浓朴甘草白术草豆蔻陈橘皮(各二两)上为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吴茱萸丸治冷痢下血脓。脐腹痛胀满。食不消化。兼治脾气不足。溏青黑。
吴茱萸干姜(各半两)赤石脂神曲(各二两)当归浓朴(各四两)上为末。
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空心。日三服。
外炙膏
(出仁存方)
治一切虚寒下痢赤白。或时腹痛。肠滑不禁。心腹冷
极。
木香附子蛇床子茱萸胡椒川乌上各等分。每药末三钱。用面二钱。生姜自然汁打作糊。贴脐中上下。以衣物盖定。熨斗盛火熨之。痢止为度。
龙骨散
(出圣惠方)
治冷痢洞泄。腹中疼痛不可忍。
龙骨(一两)赤石脂(三两)当归(一两)牡蒙(二两)干姜(一两炮)肉豆蔻(一两)上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
枳壳汤治冷痢。
枳壳(炒一两)甘草(半两)浓朴(一两半)赤茯苓干姜(各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空心日午二服。
黄连散治冷痢不调。水痢不止。
黄连无食子黄柏干姜醋石榴皮(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三钱。空心日午米饮调服。
黄连汤治冷痢疼痛。肠滑不瘥。
黄连(半两)阿胶鼠尾草当归干姜(各三分)上粗捣筛。每服四钱。若冷甚白多。
以酒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日午再服。热及痛。即去干姜、当归。用水煎。
根据前服之。良。
五神散治大肠积冷。下痢不止。里急后重疼痛。
附子(炮)干姜诃黎勒乌梅(各半两)延胡索(一两)上为粗散。和白面包裹。慢火烧令面熟为度。去面炮干。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食前米饮调下。
乌头汤治脾脏冷滑不止。腹疼刺。和阴气进食。
乌头益智(三两)干姜(三两)青橘皮(白焙二两)香子(炒一两)上锉如麻豆。
每
调中散疗冷痢青白色。腹内常鸣。其痢行数太多不复止。此是冷痢。病源云。冷
痢由肠胃虚弱。受于寒气。肠虚则泄。故为冷痢也。